袁宝:未成年人上网如何“无欲则刚”

22.07.2014  12:31

  据新华社电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最新发布的第七次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六成以上未成年人在10岁之前开始接触网络,其中,23.8%的未成年人在6岁前接触网络。(7月21日人民网)

  网络是信息化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随着网络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全方位渗透,网络正在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网络同时也是把“双刃剑”,由于未成年人对新鲜事物有极大好奇心和参与性,但缺乏选择和判断能力,未成年人上网现已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

  那么,未成年人为何热衷于互联网呢?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来自于互联网的特性。互联网和传统媒体相比有多元性、平等性、互动性,是真正意义上的大众文化。另一方面,与未成年人自身的特质相关。这一年龄段的人,有着求新求异、沟通交流、娱乐消遣的强烈需求,互联网的新奇性、虚拟性、娱乐性、游戏性正好满足了未成年人特殊的心理需求。

  值得特别关注的是,多数家长对孩子的上网情况了解不多,尤其是对孩子网上聊天的朋友列表以及喜欢在网上玩什么样的游戏等方面的情况知晓不多。此外,很多家长因为不是很懂网络的知识对于正确引导孩子上网方面也存在问题。我们成年人在网上办理银行手续、购物、搜索度假目的地等信息。而孩子上网主要是聊天、下载音乐、玩网络游戏和漫无目的地浏览网页。对此,笔者认为,家长对互联网的了解能不能满足孩子的需求,已经成为家长正确引导孩子上网的关键。

  其实,未成年人上网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其有利因素是:网络由于其无限的信息和多元化的交互性,其优势是不言而喻的,传统的社会形态局限了未成年人的视野和社会圈,互联网却能弥补现实社会中的许多不足,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取消了地域的界限。网络上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内容,全方位、多角度、图文动画的结合,使未成年人获得多重感受,形成多元化认识,促进了未成年人社会化进程。而其不利因素是:网络是一个全球性的资源市场,难免内容良莠不齐,未成年人参与网上交往无疑也存在危险隐患。

  所以,针对未成年人接触网络问题,只有正确“引导”才是上策。既要让孩子知道通过网络可以扩大自己的知识接触面,增加自己知识来源渠道,缩短自己接受新知识的时间和空间。同时,也要让孩子充分认识到上网如果不加以控制,就有可能适得其反。引导孩子,要带着目的上网,不能为上网而上网,并加强对孩子上网的监督力度。同时,作为家长在生活中要多给孩子关爱,只有将生活中的关爱弥补了,他们才能在虚拟的世界里“无欲则刚”。当然,关爱并不是溺爱,绝不是一味宠溺、听之任之,而是教导有方、循循善诱;是用心灵与孩子对话,用坦承与孩子交流。

  笔者还建议,政府应当坚决打击传播不良信息的网站。这些网站上传递的不良信息,很容易误导孩子,而家长和学校对此却束手无策,政府应通过技术手段加强网络管控,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