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网:公共权力万不可市场化

09.07.2015  17:26

  据媒体报道,深圳市卫计委近日公布了深圳血液中心人均工资福利达35.7万,比其上级单位卫计委还高一倍多,引起网友的广泛质疑。今日下午,深圳市卫计委举行新闻发布会,称血液中心人均工资福利为19.68万元,而非媒体报道的35.7万。

  对此,仍有不少网友提出了质疑,指20万元的人均工资福利依然太高,且让编制内员工和合同工“平均”有忽悠网友的嫌疑。

  一个单位,人均工资福利达35.7万,究竟高不高?为何引发如此众多网友关注和质疑?如何看待这个舆论热点?

  首先,这个待遇比一般中国民众的收入多得多。但如果放在一家民营企业,如果是一家完全市场化的公司,其员工就算收入比这还高,网友只会羡慕,或者称赞,说明这家企业经营业绩良好,适应市场需要,因此创造出一定的经济效益,公司员工获得超过一般社会的平均收入水平,有何不可?

  但是,如果放在一家具有公共权力的单位,其员工获得远远超过社会平均水平的收入,就很不正常了。众所周知,深圳血液中心属于深圳市卫计委下属事业性质的单位,依为深圳市民提供优质献血服务,为深圳市医疗机构提供用血、检测服务以及医疗用血的业务指导工作。

  这说明,深圳血液中心不是一家市场化的企业,而是具有公共权力职能的公益性质、公共服务单位,因此,在其中的工作人员,不能完全按照市场化取得报酬。所谓市场化,就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如果公共权力都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那就无法为全社会提供公平的、正常的管理和服务。设想一下,如果球场上的裁判员一边吹着口哨一边下场踢球,球场会乱成什么样子?权力如果能够大摇大摆进入市场,权钱交换,权权交换,权色交换,必定腐败丛生,民怨沸腾,这在现代社会是绝对无法容忍的。

  这也就是,人们可以羡慕并称赞完全市场化的公司员工可以获得高收入,却无法认同一家具有公共权力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单位员工获得远超社会平均收入的现象,人们有理由怀疑,这家单位利用手中掌握的公共权力为本单位员工牟利。

  按照规定,具有公共服务性质的事业单位在财务上是实行“收支两条线”,所有的收入都要上缴财政,其开支再由财政拨付。针对政府预算和财政供养人员,李克强总理曾明确强调并承诺,“财政的钱怎么花的,干了什么事,都要让老百姓知道,花得合不合理要接受社会监督”。因此,深圳血液中心人均工资福利达35.7万,引起网友广泛质疑因而成为舆论热点,需要有关部门警觉。权力一旦市场化,遗患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