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为何得以终身都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27.01.2015  13:44

  本文摘自:《心胜》,作者:金一南,出版:长江文艺出版社

  为了反抗国民党的屠杀政策,从1927年4月中旬的海陆丰农民起义开始,中国共产党人先后发动了八十余次武装起义。但没有哪一次如南昌起义这样,有如此众多的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与它紧紧相联。

  这次起义最终失败了。但又因为保留下来了革命火种,它又没有失败。

  保留火种的工作,首推朱德。

  朱德的这一作用,《信仰?火种?必胜信念》一文中详述的,就不再重复。只须再强调一下:朱德是在南昌起义部队最困难的时候,接过这支部队指挥权的;是在大家都认为毫无希望的境况下,成为这支部队领袖的。

  南昌起义中,朱德没有基本部队,很长时间也没有作战指挥权。

  朱德真正获得指挥权,是起义军主力南下潮汕作战,他被分配留在三河坝担任阻击之时。这是南昌起义以来朱德首次获得战斗指挥权,授权时间却并不长,阻击三天后就完成任务,便收拢部队南下与主力汇合,归还建制。

  但就是这三天的临时指挥,使朱德终身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根本性转折,发生在起义军主力南下作战全军覆没、全部南昌部队家底只剩留在三河坝担任阻击这小部分力量的关键时刻。

  我们今天设想:如果当年南昌起义部队南下时没有在三河坝分兵,中国历史又会如何?如果起义部队全体南下、在潮汕陷入全军覆没,那么中国人民解放军就失去自己建军的基石,又到哪里去寻找另一块基石呢?如果这样,以武装斗争为核心的中国革命真是前景难料。

  有了三河坝分兵,就肯定可以获得这样的基石吗?

  情况也并非如此。当时留在三河坝的这支2000余人的孤军与上级的联系全断,四面又都是敌人,组织涣散、军心动摇,不论从今天的哪个角度看,都几乎注定必然溃散。

  朱德稳住了这支部队。

  这支部队走到江西安远天心圩,只剩下800人。

  从中外战争史看,完全可以说是一伙儿残兵败将。

  所以出现“师长、团长均皆逃走,各营、连长亦多离开”的崩溃局面。

  是朱德坚决遏制住了这一崩溃局势,一句“要革命的跟我来,不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强!”挽狂澜于即倒。在最困难、最无望因而也最容易动摇的时刻,朱德表现出如磐石一般的革命坚定性,使他成为这支部队当之无愧的领袖。

  他把这支残兵败将的队伍,变成中国大地的燎原火种。

  靠什么?靠坚定的意志和内心必胜的信念!

  危机毁灭权威。

  危机诞生权威。

  南昌起义最危机关头站出来了朱德,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大幸、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大幸。我们从来不否认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但也从来不排除在关键时刻,领导者的意志是中流砥柱。

  八一南昌起义队伍经历了凤凰涅槃,朱德在其中也经历了凤凰涅槃。这位旧军队的旧军人,凭借其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强大的历史自觉,一举成为新中国第一军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