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之女忆纳粹集中营:吐口水破坏弹药

18.07.2014  18:02

  核心提示:听说子弹受潮会失效,变成哑弹,但工厂里绝对找不到水,朱敏和伙伴们想出一个妙招——往子弹盒里吐口水。只要监工不注意,她们便拼命吐口水,下工时口干舌燥得连话也说不出来,但大家咧开干裂的嘴,会意地笑着。

朱敏 资料图

  本文摘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作者:余玮,原题为《朱德之女朱敏:纳粹集中营里死里逃生的“红樱桃”》

  编者按:近日,人民网党史频道连载了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真情朱德》。朱德出身行伍,从士兵到元帅,一生爱兵如子,亦将亦兵。作者通过采访其亲友、生前身边工作人员和知情人,生动描写其走出大山觅出路、在蔡锷麾下带兵、南昌起义“调虎离山”、朱毛会师井冈山、遵义会议怒斥李德、敦促张国焘北上、粉碎“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力主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协助毛泽东实施战略大决战,再现了共和国和人民军队主要缔造者之一智勇双全、胆识相生、喜怒兼具、亦将亦兵的铁血本色和传奇人生。

  摘编如下:

  前些年,一部名为《红樱桃》的电影曾经热播。影片讲述了中国女孩楚楚在德国法西斯集中营的悲惨遭遇,将人们的视线带回法西斯制造的恐怖年代。这部影片的主人公原型便是朱敏,虽然电影有许多艺术加工的地方,比如纳粹标志的文身等虚构部分,但朱敏的实际经历比起电影来实在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部牵动观众感情的影片,让人们知道了曾经发生在朱敏身上的故事,对这位帅门之后更增添了钦佩之情。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在朱敏这段非比寻常的人生经历中,有一个日子非常奇特,几次成为她命运的转折,那便是1月30日。

  1941年1月30日,朱敏告别团聚才一个多月的爹爹,赴苏联学习。当时,为了进国际儿童院学习时便于分班,朱德为时年已14岁半的朱敏少报了两岁,填报12岁。到莫斯科后,朱敏使用爹爹特意为她取的化名“赤英”,一是为了以防万一,不会暴露身份,二是“”和“”都是红色的意思,红色英雄,这也是爹爹对女儿的希望。谁也没有料到,“赤英”这个名字曾经登载在苏联伊万诺沃第一国际儿童院的花名册上,也曾经登载在德国东普鲁士纳粹集中营的囚徒名单中。

  尽管莫斯科是自己的出生之地,初来乍到的朱敏依然水土不服,先是气管炎,后又引出小时候落下的哮喘,整夜咳个不停。为了让朱敏身体康复,6月21日儿童院将她送到位于苏联南方的白俄罗斯明斯克的少先队夏令营疗养。仅仅一夜之间,德军突然入侵苏联,刚刚脱离中国战火的朱敏,又陷入了更大的战乱之中。正在疗养院的朱敏和其他20个来自各国的孩子沦为德国法西斯的小囚徒。

  在当地囚禁两年后,1943年,朱敏和另外5个年满14周岁的小姐妹被德军押上闷罐火车,被送往德国境内的集中营。德军像驱赶牲口一样把囚徒们拼命往闷罐车里塞,直到一个贴一个,一点不能挪动身体,才拉上大门。不到一天,车厢里就臭不可闻,有人开始呻呤,有人开始哭泣。两天后,朱敏发烧了,但如果让德国鬼子知道了就活不成了,他们准会把朱敏扔下闷罐车。迷迷糊糊中,朱敏感觉有人在往自己嘴里喂水,她吃力地睁开眼睛,发现是一个苏联红军。他对朱敏说:“你一定要活下去,哪怕像牲口一样,也要活下去,活下去就是胜利!你还要回到你的祖国,你的爹妈还在那里等着你!

  进入集中营前,每个人都要换掉身上所有的衣服,没收携带的物品。朱敏有一支爹爹送的派克金笔,笔帽上还刻有“朱德”的名字。因为德国人不认识汉字,看见是支派克金笔便没收了。眼睁睁地看着德国人拿走爹爹留给自己的最后一件纪念品,朱敏心里难过极了,她突然想起缝在口袋里的一枚列宁纪念章,那是在国际儿童院一次联欢会上,一个同学送给她的。为了保存这枚精致的纪念章,朱敏出人意料地将它含进嘴里,压在舌头底下。这个小动作足以给她带来灭顶之灾,万幸的是她居然躲过了德军的严格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