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权:“学生被跪操场”其根源在哪?
5月14日,一张湖南郴州安仁县龙市乡中心小学“学生被跪操场”照片在网上流传,受到网民关注。记者15日从安仁县教育局获悉,安仁县教育局已对此事进行了调查,涉事的龙市乡中心小学副校长张琼已被停职,并接受进一步的调查。(2015年5月16日北京青年报)
让学生下跪事件在媒体的报道中已不算什么新鲜事,去年就有媒体报道了四川“小学生当众下跪”事件,这一次又来个集体下跪事件。这些事被媒体曝光后,涉事教师均受到了处理,咱古人就有“前车之覆,后车之鉴”的说法,这些涉事教师或者可以说还有些正在“围观”的教师,何以置若罔闻,也可能是不曾听闻,但这种处罚手段为何就能接二连三的出来,其根源在哪里?
在我们的传统教育中是讲究师道尊严的,在《礼记》中就有“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的说法,并且在一些名人的记叙中关于求学过程中的艰难。例如明初宋濂送给他的同乡浙江东阳县青年马君则的文章中就说,“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在求学过程中是要看老师脸色行事的,并且还作为求学经验,赠给青年人。如此故事还有很多,还有“程门立雪”的典故,因为大家十分熟稔,就不在此赘述。
“天地君师亲”,让老师的尊崇地位一代一代就传承了下来了,其过程中,表现师道尊严的手段也很多,并且还不再止于“色难”,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有生动的记载。鲁迅先生在百草园的快乐生活结束了,被送进了“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其先生也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其中就有细节描写到道,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
这就是说,在鲁迅童年那个时代,被教师用戒尺打,或者“罚跪”还是规则,即使鲁迅先生声称“不常用”,但还是要用的,并且被一直用到现代!
罚跪这个“根”被找到了,所以就不能总是说我们的的个别教师“教子无方”、“毁人不倦”,有一些“传统”还潜移默化的潜伏在那里,偶尔就会出来“兴风作浪”。
但不是所有的传统都要秉承,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到要创新传统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有害文化。我们的传统教育手段,有些现在已不合时宜,并且还被列入法规禁止范畴,“法有禁止不可为”。传承文化,教师至关重要,“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重任不能忘,与时俱进的观念也得有,千万不能辜负“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称号,如果仅使用简单粗暴的方法,这个“工程师”的作品也只能是“高危建筑”,将来后患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