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柳蓉:女硕士下乡有何不可?

14.07.2015  10:44

  34岁的女硕士放弃高薪工作与上海户口,跑到江西当起村官、创起业。“最美村官”方月萍在2011年考取了江西省奉新县赤田镇的党支部书记助理,随后还劝说丈夫辞职,两人凭借10万元贷款与当地村民一起踏上了创业的道路。如今,方月萍不仅带领当地百姓种上了市场热销的优质水稻,还计划带领当地村民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她的“事业”风生水起。(据7月13日新华网)

  从新闻图片上看到如今的方月萍一家人,她与丈夫、孩子站在一栋整洁明亮的洋房前,笑意盈盈,满怀对生活现状的自豪与满足。可以看得出来,离开城市的繁华喧嚣,到了生活波澜不惊的乡村,她反而找到了施展抱负的舞台,寻见了理想与幸福的共同归宿。

  尽管早有北大女硕士毕业当了油漆工的先例,但再次看到女硕士下乡干起基层工作,我们心中还是难免有所感慨,这样的结局是不是太大材小用?女硕士下乡,看似“任性”,实则是将个人命运与国家、社会的命运相结合的抉择,是将所学才识用于祖国最需要她的地方去的抉择。在东部发达城市,每年前来扎根落户的硕士生千千万万,真正是人才缺口的中西部农村却无人问津。成为村官之前,方月萍也是那千万大军中平凡的一员,但她最终选择了与身边同学不一样的道路,别人都在“城市化”,她却在“逆城市化”,注定不平凡。

  回头细想,由于高校扩招,每年从高校毕业的本科生与研究生人数都在高涨,每年六月都号称“史上最难毕业季”,这个“史上最难”背后的数值却又每年都在实现自我突破。实际上造成“史上最难”不是因为接受高等教育的人越来越多,而是因为许多毕业生们没能理性就业,一味地去挤“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没有看到国家的人才缺口在哪,没有看到社会哪些地方更需要自己。总说大城市机会多,机会多意味着竞争也更加激烈,两相抵消之后,大城市对于高校毕业生的优势又剩几何?面对一个个“史上最难”,高材生们还是该保持理性就业,将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社会的命运紧密结合,为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选择一条更具可行性的路径。

  女硕士下乡看似稀奇,但转念一想,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与对幸福的诠释不同,我们又何必将个人眼中“理所当然”强加于他人。何况,女硕士跻身繁华大都市是理所当然的吗?高学历本就不该和高薪、白领这些字眼划上等号,所谓“高材生”也不应该被这些偏见与刻板印象禁锢住了脚步。方月萍如果按照身边人眼中的“理所当然”行事,或许她至今仍迷失在城市“朝九晚五,工作只为买房”的生活中,又何来“最美村官”呢?

  每个人在把握自己的前途命运之时,首先都要听从自己的内心,如果尚有余力,请看到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不要一味被世俗成见蒙蔽了双眼。像这位女硕士下乡当了“最美村官”,有何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