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华:一元钱不是拷问诚信的标尺

14.07.2014  14:56

  公交车俨然成了游戏币、假币、残币的回收站。此话并非危言耸听。记者在西安、长春和武汉等城市调查采访后发现,各城市无人售票公交车遇到最大的问题,莫过于乘客投入的各类一元“奇葩币”(7月12日《人民日报》)

  类似的报道早已不是第一次,类似的情况也并非报道中的这几个城市,几乎所有城市无人售票的公交车,都会收到各种各样的“奇葩币”,而且从众多报道和现实的情况看,向公交车投币箱中投入“奇葩币”的乘客,大多还都是“不差钱”的主,投入“奇葩币”也并非都是故意占便宜,不排除有“恶作剧”行为。更有另一种情况,有些人在购物中因为粗心,在找零中收到“奇葩币”后,为了减少自己的“负担”,用于乘公交投币消费,无疑最放心也最能蒙混过关。实际上,无人售票公交车的投币箱,就成了这各种“奇葩币”最后的归属,在这“奇葩币”一环一环的流通过程中,一些人的“诚信”也就在一块钱中被消解,让“奇葩币”成为拷问乘客诚信的一杆标尺。

  其实,投币箱中收到的各种“奇葩币”,除了各种破损甚至残缺的一元纸币之外,占比例最大的是各种“游戏币”,他们的真正价值也并非“一分不值”,除了极少数人出于占便宜心理故意充作一元投币消费之外,很多人则是出于“不吃亏”的态度,把受到的一元损失转嫁给了公交公司,尽管这实质上也是一种“不诚信”行为,但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这样的“失信”却普遍获得理解,人们也不认为这样的“失信”与个人诚信有太大关系,不愿吃亏并不意味着就爱占便宜,而公交公司又属于“”,个人“吃亏”了一块钱,将“奇葩币”投给公交公司,自己“白乘”一趟车,不仅有种得到补偿的满足感和心安理得,人们往往也能“理解”。

  对于这种“一元钱的诚信”,正如公交公司人员所言,除了希望乘客自觉以外,确实没有杜绝的灵丹妙药,但如果以此来衡量就批评人们的诚信缺失,委实也有些牵强。其实,在现实社会人们的普遍观念中,对爱占便宜的人向来嗤之以鼻,但对于相对本分不愿意吃亏的行为往往给予理解和同情。比如,有人本来安分守己,在自己电动车被盗之后,不甘吃亏转而去偷别人的车,尽管这也是违法犯罪,但人们往往最痛恨那个首先盗车的蟊贼,会认为后者是“迫不得已”。同样,人们很痛恨有人使用假币害人,哪怕就是一元硬币人们也不会谅解,而对于收到这种“奇葩币”转而又投入公交投币箱消费的行为,人们就不以为然,既不会与使用者的诚信相关联,甚至根本就不认为这是个人诚信问题,事实上,因不愿吃亏而向投币箱投入这种“奇葩币”的乘客,也确实不能同个人诚信划等号。他们所“计较”的远不是这一块钱,而是不甘吃亏的心理,让公家为其吃亏“埋单”,更是出于对政府疏于社会管理的一种“报复”。

  笔者以为,用无人售票公交车投币箱中收到的“奇葩币”多少,来作为衡量社会和人们普遍的诚信标尺,甚至以一元钱来“拷问”乘客诚信,既不科学也不合逻辑,社会和人们的诚信程度究竟如何也绝不是一元钱就能“拷问”出来的,他仅仅是一种不文明现象而已。笔者反倒认为这是“好事”,不愿意吃亏所表现的是对社会公平的追求,爱占便宜则是则是对公平的一种破坏,两者之间泾渭分明,社会中有这种破坏公平的现象存在,则说明我们政府的社会公共管理和价值倡导还存在缺陷,让公共交通为这些不愿吃亏的乘客埋单,即使对他们的一项小“弥补”,也是对政府管理不到位的一点惩罚,政府不仅应当接受,更应当不断完善社会管理,堵住使用假币的第一道关,至于无人售票公交车的投币箱,还是贴上一张不失幽默的警示语,让司机大哥大姐睁大眼睛即可,偶尔混入的一枚“奇葩币”,既代表不了什么标尺,也拷问不了乘客的诚信,权当给受到不公平之害的乘客一个小小补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