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朱超亚:13所国内名校争相邀约的宠儿

28.06.2017  18:22
  

  本网讯(记者刘磊、学生记者陈欣桐)面对北大、复旦、人大、南开、武大等13所国内名校的保研资格,最终选择南京大学深造;本科在读期间专业成绩连续五个学期排名第一,主持教育部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项,研究成果(论文)总篇幅多达18万字。他,就是新闻与传播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2017届毕业生——朱超亚。

科研之路,始于文献整理

  朱超亚第一次接触学术研究得益于学校2014年施行的科研训练(创新学分)计划项目。

  在大一下学期,朱超亚参加了沈鲁老师主持的“中国电影史人物评传写作训练”这一创新训练项目。在这个项目里,朱超亚被沈老师安排撰写《石挥评传》,回忆起这段经历,朱超亚坦言:“大一的时候,我们都没有写过论文,平时考试写的都是些小文章,也不能算得上是论文。

  于是,他决定从文献整理入手开展对石挥的研究,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实地去国家图书馆、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多个大型图书馆查阅民国书籍及报刊文献。近一年的时间搜集到逾千页的正规文献,通过文献整理,朱超亚逐渐开始获得学术研究的乐趣,很快就写好了一篇一万两千多字的《论石挥在1935-1940年间的戏剧观念与演剧理论》,并发表于《文化艺术研究》杂志。

良师之遇,求学路上的幸事 

   在大学四年里,导师沈鲁是对朱超亚影响最大的人。“是沈老师把我引上了学术研究的道路,并且在研究过程中沈老师一直在选题和方法论上进行指导和鼓励。”在师生共同搜集阅读电影史料的基础上,大三下学期,朱超亚和沈鲁老师共同完成了论文《重写电影史视域下<春蚕>电影改编论》。经过一年多的漫长审稿,这篇文章已经被电影学界的权威刊物《当代电影》(CSSCI)录用。在回忆这段经历的时候,朱超亚表示:“在这期间,导师沈鲁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和鼓励。

  临近毕业,朱超亚把他大学四年来写的所有论文汇编成一本《南大论集》。沈鲁老师闻讯后不但慷慨解囊,从教改课题经费中拿出3000元资助印刷,而且为论集撰写了序文。

  在采访中,沈鲁老师多次讲到,朱超亚是一个在人文社科研究领域颇有潜力的学生。“他的科研能力之所以在本科生中很突出,这与他学习刻苦,方法得当是分不开的。

青春之歌,分享学习体会 

   朱超亚认为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本科生必须在本科期间有广泛的阅读面。中外戏剧戏曲、中外电影电视剧、中外文学、中外历史、中外哲学,缺一不可。这个专业的学习者,无论是搞创作还是搞学术,都得广泛涉猎,刻苦钻研。

  谈起保研,朱超亚认为有三个方面非常重要:首先,“平时学习成绩”一定要好。这完全取决于个人前三学年的努力程度,自己付出的精力多,在学习上的收获也必然多,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其次,主动提高创新研究能力,读书是最好的方法。读书时接触的学科一定要广,不要局限于一个小点,这样才能视野开阔,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学校每年都会提供很多参与学术研究的机会,“科研训练(创新学分)计划项目”、“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形式的科研训练既可以为同学们带来参与学术研究的机会,又可以为同学们带来实实在在的研究经费。

  最后,根据自己的实力与兴趣选择深造的高校,不要仅看学校的排名。


  • 责任编辑:范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