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H370机长删除数据将恢复 分析结果是否公开待定

28.03.2014  10:08

原标题:机长删除数据一两天内恢复

  3月27日,参与马航失联客机搜索任务的中国军机回到澳大利亚珀斯国际机场。新华社发

  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局长詹姆斯·科米26日说,联邦调查局技术人员仍在恢复马航370航班机长扎哈里·艾哈迈德·沙阿自制的飞行模拟器数据,预计一到两天内完成。

  科米没有说明联邦调查局会否立即公开相关数据。

  分析结果是否公开待定

  马来西亚调查人员从扎哈里住宅中运走飞行模拟器,模拟器上一些日志数据于2月3日遭删除,另一些数据被锁定。

  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科米26日出席众议院一个下属委员会听证时说,马来西亚方面希望借助美方技术手段,恢复并分析他们所提供的部分材料,“这一工作正在继续”。

  按科米的说法,联邦调查局技术人员可谓“夜以继日”地工作。“我不想在公开场合多说什么,但我预计,这项工作将很快完成,就一到两天时间。

  科米表示,飞行模拟器数据的恢复和分析可能为马航MH370航班事件调查提供更多线索。不过,他没有说明是否公开联邦调查局分析结果。

  机长小儿子发声挺父亲

  在马来西亚政府宣布MH370航班可能人为故意转向后,客机的机长和副驾驶成为怀疑焦点之一。

  机长扎哈里·艾哈迈德·沙阿的家人自客机失联以来一直躲避媒体。不过,在马来西亚《新海峡时报》27日刊登的采访中,扎哈里最小的儿子艾哈迈德·塞思打破沉默。

  塞思说,他知道外界对他父亲的怀疑。“我在网上读了所有的东西。但我无视所有的这些猜测,因为我更了解我的父亲,”他说,“他经常出差,所以我们可能不是那么亲密,但我了解他。

  《新海峡时报》形容,塞思接受采访时显得冷静沉着,没有对将他父亲描述为“劫机者”的人表现出怨恨。

  对于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拉扎克本周早些时候宣布MH370航班在南印度洋“终结”,塞思说,他已有心理准备,但不愿放弃希望。

  “只有亲眼看到证据,我才会相信,”他说。

  据新华社

  ■丽都现场

  马航首次承认卫星电话联络客机

  晨报96101现场新闻(记者 铁瑾 实习生 刘钰颖)昨天的马方高级特使团与失联乘客家属沟通会上首次增加现场祈福环节,但问答环节仍无突破性进展。

  昨天下午2点57分,丽都酒店宴会厅大屏幕上逐渐浮现写有祈福话语的幻灯片,伴着《爱与关怀》的旋律和心形的点点烛光,在场家属进行了长约10分钟的集体祈福,静默中不时夹杂啜泣声。这种大规模、公开的祈福在马航客机失联后还是首次出现。

  随后,马来西亚皇家空军飞行司令Ackbal Samad中将介绍了最新24小时的搜救进展:“目前澳大利亚珀斯附近的集中搜索仍无结果。”另外,就家属前日提出,将多普勒、雷达图和ACARS(飞机通信寻址与报告系统)数据这三份重要材料集中分析的要求,他表示已被技术委员会考虑,将由国际工作组进一步调查,有关信息已向中国政府特使汇报。

  现场问答时,多位家属向特使团中的波音777飞行员抛出比之前更为详细的技术性问题,如飞机上是否有防止飞行员劫机的设备,是否有劫机后仍能正常运转的定位设备?在爽快地就第一个问题答复“没有”之后,该飞行员沉默近3分钟未能回答第二个问题,最终Ackbal中将代答称:“据我了解,现在没有保证飞行员无法劫机的设备,市场上也没有这样的系统。

  另外,马航副总裁承认,马航指挥中心曾试图两次通过卫星电话呼叫MH370航班,但均未得到回应,但他并未透露呼叫的具体时间。而此前马方一直对此予以否认。

  就家属希望波音公司和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公司专业人员参加沟通会的请求,马方称24日已转达,但至今未收到回复。

  ■搜救行动

  搜寻,与时间赛跑

  “中浪,有效目视范围2海里,无疑似漂浮物。”北京时间3月27日上午10时许,“海巡01”轮搜寻员韩磊完成2个小时的轮班,将瞭望情况记录在搜寻值班日志上。

  27日,交通运输部“海巡01”轮在从南部搜寻区域赶赴澳大利亚西部疑似海域的途中,也并未停止瞭望和监测搜寻。“海巡01”轮是24日接到前往澳大利亚西部疑似海域指令的,行程约2100海里,预计5天抵达。

  海上搜寻如同“大海捞针”,失联客机的搜寻,是在与时间赛跑。

  记者了解到,海上搜寻一般分为三步:首先使用雷达、光电系统等船载设备,广域搜寻漂浮物、残骸、航油油迹等疑似目标。发现疑似目标后,使用黑匣子搜寻仪、侧扫声呐、磁力仪等专业扫测设备逐片定点搜寻。最后,如有必要,使用水下机器人对疑似目标进行近距离的光学及声学扫描。

  据随船的扫测技术专家介绍,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本来相对集中的漂浮物会逐渐分散,漂浮半径会加大,有的漂浮物还可能逐步沉入海面以下。

  更为重要的是记录飞行数据的重要设备——“黑匣子”的搜寻。据随船前往的上海海事测绘中心测量队队长张良介绍,“黑匣子”一般都设定为入水自动启动,启动后会通过其自带的“水下声学定位信标”每秒发射一次脉冲信号,可以传送3至5公里。这一声波信号可以连续发射30天,之后信号逐步减弱。

  随着搜寻信息的反复和时间的推移,搜寻愈发困难。

  航行越往南,越靠近目标海域,风浪也越来越大,海况逐步恶化。有时,船的倾斜达到15度,在船舱内行走困难,船上人员必须抓着扶手,小心翼翼。同时,涌浪较大,其中25日涌浪就达到了4米,让船的纵向颠簸异常明显,晕船的人也多了起来。

  和“海巡01”轮一样,为了搜寻失联客机,中国船舰、飞机不停奔波。搜寻,困难重重;搜寻,从未停步。

  新华社记者 陈炜伟

  “海巡01”轮搜寻任务

  27日17时

  根据安排,在南纬28度、东经95度附近的南部搜寻区域搜寻。

  17时后

  接到搜救中心指令,改变本来南下的路线,往西南绕行。

  24时

  抵达南纬29度附近,排查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提示的一个可疑物体。

  28日早晨

  如果天气条件允许,直升机将升空搜寻。当天如未发现可疑物体,继续前往澳大利亚西部指定水域。这片水域位于南纬43度、东经95度附近,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海巡01”轮抵达指定水域后将接替“雪龙号”船担任现场指挥船。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