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退役后开始筹办网球学校 教学理念已有雏形

10.10.2014  14:25

蹬蹬蹬蹬,李娜来了,踩着12厘米的高跟鞋,在地砖上叩出声响。正挥拍练习的孩子们听到动静转身,见识一个陌生的老朋友。

昨天,李娜以“澳网挚友”的身份现身上海。球员李娜憧憬着在2015年1月重返墨尔本公园时,能与自己在冠军大道上的新照片合张影;而退役后拥有新身份的32岁女人则正高速运转着,切入新角色。

新角色是家庭主妇吗?

我最擅长的是不用电饭煲能煮饭。”虽然她很为自己能用最传统的方式煮饭而自得,但结婚八年举不出一道拿手好菜,“煮妇”的印记还很模糊。相比之下,网球学校校长的角色定位无疑清晰许多。“我的网校规模会很大很大。”李娜声调不高,但语气肯定,“虽然现在选址还在洽谈,许多事还未定,但我会尽自己最大能力做到最好,否则不如不做。”就这样,“准校长”李娜为她的网校划出“三要”、“三不要”。

三要:体教结合、双语教学、沟通课程

李娜的网校梦有多宏大?单从她涵盖的年龄段就能看出端倪。“从幼儿园到高中都会有课程。”望着身边参加澳网推广活动的孩子们,大的10来岁,小的刚5岁,娜姐说,这些都是自己未来最重要的教学对象,“网校是半天训练半天学习的模式,等年满18岁,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念大学还是当职业球员。”在她心里,自己的网校不仅会以培养职业球员为目标,做好网球普及,给孩子们更多出路同样重要。

既然强调学习,课程中有两门主科不得不提。其一是英语。“语言很重要,这是他们未来出去训练、比赛最好的沟通桥梁。”李娜说,自己的网校会聘请外籍教练,提供双语教学,“有朝一日他们走出去,语言将不再是劣势。

而另一门则是沟通。“会教学生怎么与自己、教练甚至是媒体对话。这些内容都会有。”李娜边说边笑,在她15年的职业生涯中,既享受过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的福利,也为不少因沟通不善引发的风波而黯然神伤。尤其是当她成为中国一姐,沟通这把双刃剑堪称她职业生涯最痛领悟之一。因此,当建校传道,李校长衷心希望,她的学生们将不会再受沟通之累。

三不要:设置门槛、亲自带教、拷贝自己

自从她宣布退役,或者说还是在她退出之前,中国网坛就不断在寻找“下一个李娜”。但她本人却不愿如此,“我不会找任意一个自己的复制品,我看重的也不是带领个别一两个球员走上职业道路。”她有更大的野心,“我希望网校是多层次的,有普及、有提高,有精英、也有基础,最终能惠及到数量巨大的小朋友。所以,我们对生源不设门槛,还会设立奖学金。

一直以来,李娜被视作与传统体制强硬对话的角色。如今她转身想开网校,人们依旧想知道,她会不会照着自己当年的学球道路拷贝不走样。“肯定不会,现在的孩子们生长环境不同。在入学时,我们会与家长有一对一的对话,让他们明白为何要学网球。”在这一点上,李娜颇为推崇澳大利亚人的生活方式,“我总说澳网是我最喜欢的大满贯,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你能从澳洲人身上感受到真切不做作的、对于运动的钟爱。在那样的大环境里,即便我以后不以球员身份参赛,也会希望回到那里,感受运动的热情。

看起来,准校长的教学理念已有雏形,且几乎是在中国从未有过的先例。这样的尝试会成功吗?李娜似乎并不在意,她已经说了:“当下的决定是最真实的决定,无论对错都会把这条路走好。”(王彦)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