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喊响“要治污先治官”

04.03.2015  18:39

  记者在我国雾霾严重的华北地区采访发现,广大人民群众渴望蓝天白云常态化,对政府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抱有很大的期待和信心。但是,一些地方有关部门习惯将雾霾成因归咎于气象条件、地理条件,刻意淡化污染内因。(3月4日《经济参考报》)

  《经济参考报》的“采访发现”,再次佐证这样一个观点:比雾霾更可怕的是“责任的沉默”,一个地方只要官员心有所“”,昏天黑地的雾霾自然也就势不可挡地降临了。

  心有所“”——担心治理雾霾会影响经济。在“影响经济论”的干预下,一些地方官员就会对“飘来的污染”睁一眼闭一眼,就会对污染企业“刀下留情”。

  心有所“”——担心治污不力被问责。于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刻意淡化雾霾的污染内因,将雾霾成因归咎于气象条件、地理条件等外因。

  心有所“”——担心“风往北吹”。于是产生地区偏见,都认为对方污染严重影响了本地,如果周边地区能加大治理力度,本地雾霾就能减轻。

  也难怪,新《环保法》实施生效2月来,仍然还有八九个省区没有查处一起环境犯罪案件,而这些地方实际上都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环境违法现象。

  这一头民众满怀期待,治治那该死的雾霾。那一头官员却心有所“”,对雾霾“放一马”,阴阴雾霾究竟何时了?在中国环境科学规划研究院总工程师王金南看来,清雾先清心、治污先治官,一方面领导干部自身要提高环保素养,摒弃环保与经济发展不可兼得的偏见;另一方面上级部门也要改进考核机制,继续降低GDP考核的权重,加大生态考核权重,引导干部群众转变旧观念。

  “生态文明”写进了报告,写进了纲要,写进了党章,可偏偏还有官员观念守旧,行动迟缓,延误良机。在“要繁荣也要美丽”的今天,实在有必要大声喊响“要治污先治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