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卿:对暑期招工骗局必须零容忍

14.07.2015  10:44

  随着各大高校陆续迎来暑假,“暑期短工”“暑假兼职”“高薪招聘”等兼职广告也贴满了校园周边的布告栏。其中有机会,也有不少“陷阱”。“招聘模特,日薪400元”、“先交押金,立刻安排岗位”、“周末工作,月末结账”……多位大学生向记者讲述了他们暑期打工“被坑”的经历。(7月14日《兰州晚报》)

  暑假还没有到来,各种招工广告已经满天飞了,招聘的对象基本都指向在校大学生,这个特定的群体不仅数量惊人,而且大多都有短期打工的意向。

  从海量的招聘广告来看,大学生们不缺兼职的岗位,也不缺比较体面的薪酬,只要你愿意交押金,只要你按照广告要求去做,马上就能找到工作。似乎供大于求——不是人在找岗位,而是岗位在找人。

  然而,事实真相并非这么简单,并非那么令人乐观。原因在于很多所谓的招聘,其实暗藏着各种陷阱,这种潜在的风险,往往很难被人识破,大学生初出茅庐,哪里能辨别出真假,兰州很多大学生“被坑”就是一个明证。

  受害的大学生一般遭遇两种招工陷阱,一是入职之前先交押金或保证金,少则两三百,多则五六百,这些钱大多被某些中介公司收取,交出去容易,拿回来基本不太可能了,因为介绍工作的人都是冲着这笔钱来的,吃进肚子里的肉会吐出来吗?二是某些用人单位习惯了吃免费的午餐,大学门都是短期的临时兼职,于是就设法让你干几天,然后使出阴招逼迫你走人,这样就能达到流水式地不用开工资的目的,因为就干了几天,懒得去较真,毕竟维权的成本太高,时间与精力上大家都耗不起。

  那么,就存在一个问题,谁该对大学生暑期打工的安全负责?是所在的学校,还是劳动执法部门?如何防范招聘陷阱,我们总不能靠提醒过日子,为此,笔者斗胆提出一个建议,举凡张贴招工广告的人,都必须经过劳动主管部门审核,并预交风险保证金,谁违反相关规定,给大学生设套,就没收这笔保证金,同时公开曝光取消其今后招工资格。再有就是做出强制性规定,任何单位或个人都不得向打工者收取押金或保证金,谁越雷池一步,就接受公众的举报,予以严厉的处罚。唯有如此,大学生才不会屡屡掉进招工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