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卿:积分兑换现金,何以真假难辨?

25.05.2015  13:53

  “积分兑换现金”的手机短信诈骗案件近日多发,截至22日,厦门共发案34起。23日,警方发出警情提醒。“尊敬的客户,您使用我行账户已满5000积分,可兑换5%的现金,请登录htt://××××.com查询兑换。”收到这样的短信你会相信吗?落款是建设银行或工商银行,电话号码是95533或95588。(5月24日《海峡导报》)

  网络诈骗、手机短信诈骗案件正呈现出高发态势,民众稍不留神,就会落入骗子设下的圈套与陷阱。这种现实国情令人倍感焦虑与无奈,面对不堪的生态,人人都有可能羊落虎口——成为受害者。

  在以往发生的案例中,大多是抽奖中奖与退税退费等形式的诈骗,老百姓对此类小伎俩早已有了警惕性,加之银行方面也加强了提醒与防范,因而,骗子得手的可能性基本不大可能。

  然而,骗子总是花样百出、诡计多端,为了将“”演得更逼真,“积分兑换现金”又开始粉墨登场了。因为银行的积分确实可以兑换物品,这样的活动多家银行都在进行中,因而兑换现金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这是市场竞争的必然趋势,所以这一招数还真好使,竟有人按照短信提示登陆了山寨版的网站,加之某些电话号码与网络页面都似曾相识,真假难辨,很多人都信以为真,为了将积分化为现金,一些不明就里的人稀里糊涂地就上了贼船,等到发现不对劲时,卡里的钱早已成了骗子的囊中之物。

  其实,被骗的人绝大多数并不是傻子,只是骗子的演技非常高超,几乎可以以假乱真,没有人怀疑这里面存在欺诈与陷阱。让我不解的是,此类短信是如何出笼、又是如何被用户接收的?因为此前主管部门早就有了查验与拦截措施。而对于相配套的山寨网站,怎么就躲过了网络监管人员的视线?又是谁让其明目张胆地祸害老百姓?

  相信发出质疑与诘问的绝非我一个人,更要命的则是,对于此类骗局,警方似乎也无能为力、难有作为,每次都是发出善意的提醒,一味要求民众加强防范,却拿不出富有成效的应对之策,彻底斩断短信诈骗的黑手。因为,对于很多人来说,未必就能看到警方的提醒,会不会还有人上当受骗,谁也说不清,恐怕就连警方也不敢打包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