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辉:这一跪,分量有多重

28.04.2014  12:55

  淮安柴米河污染严重,发绿的河水常年散发阵阵怪味,居民苦不堪言。媒体报道说,4月25日,江苏省市政风热线联动直播走进淮安。住在柴米河边的陈女士带着一瓶河水走进了直播现场,并当场向环保局局长下跪,请求尽快治理柴米河污染问题。

  在人的社会交互行为中,“下跪”是最为沉重的表达方式之一,更何况是当众下跪。不是万般无奈,淮安的这位陈女士怎么会出此下策呢?很显然,陈女士的这一跪表达的是个体对生存环境的焦虑,是一个公民对环境治理现状的不满,更是民众对政府的期许、对官员的逼问。

  这种逼问既沉重又悲怆。百姓向官员下跪请求恩赐的表达方式,早已被历史遗弃。很难想象,在一个承办过奥运会、世博会的现代文明国家里,竟然还会出现民众向官员下跪这种事。更何况,民众所跪求之事,比如环境治理,原本就是政府的应尽之责。政府及有关官员没有把事情做好,让民众饱受污染戕害之苦,责任人不仅不感到羞愧、不受到追究,反倒致使百姓向其下跪告求,实在是怪诞得很。

  从权力归属来说,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官员是公仆。人民有要求官员依法履职的权力,如果后者做不到,就得“下课”,这是现代政治伦理的基本精神之一。时下,民众对河流污、大气污染、土地污染等问题已经忍无可忍,地方政府必须担起责任,不能无动于衷,更不能把治理污染看做恩赐,当成排在末流的政绩选项。

  环境治理牵涉多方利益,执行起来固然复杂。但是复杂并不等于无解。关键还在于是否有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依法履职的坚持、抓铁留痕的魄力。时下,关于环境保护的政策设计已经很完备,新出台的《环保法》规定也很严格,现在最缺的就是切切实实的行动。公众期盼看到政府治理污染的诚意,政府更需要在这个过程中赢得社会的信任。

  今天,淮安一位陈女士下跪了,“主人当众向公仆下跪”,这其中的分量有多重,值得好好掂量。如果连“下跪”都求不来有关部门的反省和作为,如果民众不能更有尊严的生活,如果百姓的话语权不能确保,很多社会矛盾就会激发。到那时,恐怕就不是“下跪告求”这么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