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向:高温补贴需要高温监管

16.06.2015  12:06

  全省“烧烤模式”又要启动了。高温费今年怎么发,标准是多少,这一话题的热度迅速升温。昨天,现代快报记者从江苏省人社厅和南京市人社局了解到,江苏今年的高温费暂不调整,也就是说依旧执行2011年的规定,即每人每月200元,从本月起发放,连发4个月。最迟10月底必须发放到位。今年有关部门将进一步加大高温费发放的检查力度(6月15日《现代快报》)。

  在高温季节将要到来之际,江苏省未雨绸缪对高温补贴发放进行安排部署,体现了党委、政府对工人的关心关爱,犹如一股冰水流进人的心窝让人倍爽。从历年媒体报道来看,虽然每年各地都高调强调发放高温补贴,可是高温补贴发放一直都不尽人意:有的根本就不发、有的以实物替代、有的严重缩水,能够足够收到高温补贴的不亚于买彩票中奖,对员工来说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逐利最大化是资本的属性,没有外界压力企业自然不会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尤其是对不按照发放高温补贴进行处罚,有关部门一直是光见楼梯响不见人下来,企业对高温补贴偷工减料也就在所难免,成为普遍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员工能在一个企业持续干下去,说明了他对企业的工作水平和工作环境是满意的。虽然高温补贴是员工应该得到的,可是当面对失去工作和不足1000元的补贴时,自然不会向劳动部门举报。如果有关部门以是否有举报和举报量的多少来判断高温补贴的发放情况,显然会产生极大的误判。很多企业也未按照要求发放高温津贴,而劳动部门接到劳动者关于高温津贴方面的投诉并不多,就是证明。现在各地几乎都出台了不发放高温补贴的处罚办法,如:《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和《山东省高温天气劳动保护办法》均明确规定,未按规定标准发放高温费的,逾期未改正,处以2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罚款。“徒法不足以自行。”一方面,电视、报刊等媒体要把高温补贴发放标准作为公益性广告进行不间断刊播,使用人单位抛弃发放高温补贴偷工减料的幻想;另一方面,劳动监察部门要深入用人单位督促按规定发放高温补贴,对拒不改正的坚决处罚并进行曝光,从而使高温补贴不再是美丽的传说照进现实,让高温补贴的政策关心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