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华27年译出法文版“红楼梦” 将手写译稿捐国内

31.03.2014  21:33

李治华

法文译著《红楼梦》封面

当地时间3月26日,正在法国进行国事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里昂看望了《红楼梦》法文译本的译者,99岁高龄的著名华裔翻译家李治华教授,称赞其“执着精神和学术才华令人钦佩”。

旅居法国的李治华,对译介传播中国文学情有独钟,除了译介古典名著《红楼梦》,还翻译过鲁迅、巴金、老舍、艾青、姚雪垠等中国现代文学名家的作品。2002年,记者曾在法国采访过李治华。记得当时,他不顾年迈,从里昂乘坐8个小时的长途火车,专程赶到巴黎。2003年,由记者撰写的记述40多位法国文化名人的中、法文版纪实文学作品《约会巴黎》和美术摄影作品集《法兰西的文化表情》在中国驻法国大使馆举行首发座谈会,88岁高龄的李治华先生再次乘坐火车来到巴黎,欣然出席活动。

巴黎小楼回忆乡情

2002年8月30日,在巴黎一幢拥有百年历史的小楼里,李治华与记者聊了整整一个上午。

1915年9月1日生于北京的李治华,对家里那两个大花园记忆犹新:“我和小伙伴们在里面,冬天放风筝,夏天逮蛐蛐儿、捉知了,可以玩许多玩意儿。菜园有纸糊的暖房,冬天还可以种黄瓜、豌豆……直到22岁出国前,我一直住在那里。

13岁起就开始学法文的李治华,22岁毕业于位于北京东皇城根儿的“中法大学”。该校是1924年至1925年间,中国用法国退回的“庚子赔款”兴建的。1937年9月1日,李治华在自己生日当天踏上赴法国的旅程。37天后,李治华抵达法国马赛,当天便转入里昂的中法大学,开始了自己的留学生涯。

跨国姻缘相守70余年

在中法大学,李治华最喜爱的就是法国文学课。同学中,有位名叫雅科琳的法国金发女郎主动表示愿意与李治华“结对”,帮他学好法语。20岁的雅科琳容貌端庄秀美、身材婀娜多姿,令22岁的中国小伙子李治华为之着迷。两个年轻人约定,李治华每周的周一和周五到雅科琳家中补习法语功课。在姑娘家,李治华受到雅科琳及其家长的热情接待。两个年龄相仿的年轻人趴在书桌前共同讨论功课,李治华的成绩愈来愈好,他和雅科琳这对“金童玉女”也在不知不觉中相爱了。

雅科琳的家长得知这一切后非常高兴,连连鼓励女儿大胆地把爱情之花抛向自己心爱的人。从此开始,李治华与雅科琳由相爱到结婚,再到儿女满堂、孙儿绕膝,相濡以沫70多年……

结婚之际,李治华为自己心爱的妻子改了一个名字“雅歌”。李治华指着一幅雅歌的半身像对我说:“这幅照片是我当年亲手为她照的!

译著创同类书发行量之冠

二战”结束后,李治华终于有了一张“安静的书桌”。硕士学位读完之后,李治华继续在中法大学读起博士,并将博士论文的题目定为《中国元曲研究》、《元曲的法语翻译》。

李治华在翻译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上的突出成就,引起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方知识丛书”编委会主任艾琼伯的注意。他一直在寻找能翻译中国古典文学巨著《红楼梦》的人选。最终,他的目光停留在李治华身上。《红楼梦》法语译著的浩大工程,由此揭开序幕。

历史已记住:1954年动笔,李治华时年39岁。1981年封笔,李治华时年66岁。

苦心孤诣二十七载,李治华终于将《红楼梦》译成意境幽远、文采斐然、易于法语读者理解的法文佳作。从此,那些来自遥远东方的凄美而缠绵的故事,那些中国古代旖旎多姿的才子佳人,伴随着该著作百科全书般深邃、丰满的中国传统文化,从一页页文字之中,施施然跳跃到法语世界读者的心田。

该书问世后引起强烈反响:法国著名的伽利玛出版社,用羊皮作封面出版了这一译著,并将该译本列入著名的“七星书库”丛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驻法国大使馆联合举办出版庆贺酒会;译著一年再版数万册,创法国同类书籍发行量之冠……

2002年9月,专为李治华和他的夫人雅歌开设的“李治华夫妇文库”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开馆。1915年,李治华出生在这片土地上,并在这里度过了22个春秋;66年后的这一天,他又回到这里,将自己珍藏了大半辈子的全套《红楼梦》手写译稿以及父母和诸亲友数十年前写给自己的全部信函等,毫无保留地赠送给了中国现代文学馆。

对此,李治华欣慰地说:“我这是文化上的叶落归根啊!”(记者 余 熙 文/摄)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