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胜:“照顾出国”是“出差腐败”缩影

18.02.2014  12:16

  “我的10年任期都快满了,还没出去过一次呢。”出访申请遭拒后,中部某省的一个县级领导直接向外事部门如此抱怨;高校组团去国外参加学术会议,出访名单中后勤处长赫然在列;党政机关团组和非必要的企业“搭伙”出访……(2月17日中国新闻网)

  表面看来,这位领导的抱怨好像折射了这位官员素质多么低劣,其实,仔细想想,如果我们仅仅把棒子打在这位官员身上是极为不合理的。为啥这位官员有这样的思想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他身边出去的人太多了,他不能出去,感到了一种心理不平衡。那么,这些人出去的就都有价值吗?回答当然是:大多没有。不过是满足了一下个人的虚荣,打造了一个出国考察的档案袋而已。

  不仅一些出国出差如此,一些单位的外出开会出差也是如此,看看,我们一些单位的一把手,副手们,整天不是这个外出开会,就是那个外出开会,一年来,他们的出差费用就是一个天文数字,那么这多多出差开会给单位带来多大的价值呢?对单位的价值微乎其微,对个人到是价值不菲,首先,借助外出,包揽风光,开阔事业;其次,借助出差,能够花着公款满足个人享受;第三,甚至一些通过外出出差,多报销。不客气的说,现在的外出已经成为一个腐败平台,我们可以叫他“出差腐败”。

  “出差腐败”是一种非常具有隐蔽性的腐败,这种腐败不容被发现,不容易被查出,甚至已经悄悄成为一些部门单位一把手的主要腐败形势,应该引起我们的惊醒。如何铲除这种“出差腐败”呢?笔者认为,可采取三个办法。首先,必须建立单位出差项目审批机制,就是你单位要有人外出,必须经过严格的程序审批,这个审批程序应该公开阳光,接受公众监督。其次,要建立严格的出差费用审计制度,就是对单位出差产生的费用必须严厉审计,并对审计结果进行公布,让大家值啊动,哪个个单位,谁谁一年出差多少次,花了多少钱。第三,必须建立出差绩效评估机制,就是对于出差的工作质量进行绩效评估,你出差回来之后,要对你如何改进工作进行评估,如果没有对工作有任何推动作用,这个出差费用要由你承担,国家的钱不能不产生效益,产生不了效益,你要赔偿。

  “出差腐败”是当前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一个泛滥的隐形腐败,他比奢侈腐败,办公腐败危害更大,因为他不容易监督,浪费更大,危害更深,我们必须惊醒,给与坚决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