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蕊:细数铁路春运的“变”与“不变”

16.03.2015  15:00
原标题:李蕊:细数铁路春运的“”与“不变

2015年春运从2月4日至3月15日,共计40天,今天是春运的最后一天。为保证列车运行安全,重庆车辆段加强列车转向架、制动装置、钩缓装置、综合控制柜等关键设施的检修,以确保列车运行安全;重庆火车站工作人员采取一系列便民措施,确保旅客顺利出行。(3月15日中国经济网)

2015年春运在拥挤与疲惫中匆匆落下帷幕,在40天内28亿人大迁徙中火车担当着重要角色,铁路无疑是春运“战场”的主力军。年年春运曾相似,岁岁春运各不同。在春运里,你我都是旅客,只要细细咀嚼这史诗般的回家滋味,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年有太多的“”与“不变”。

十年前的春运,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9.7亿人次,到了2013年,春运依然持续40天,发送旅客为2.4亿人次,日均601万人,平均每分钟4173人。而2014年累计发送旅客便达到2.66亿人次,同比增加2649.9万人次,增长11%,再创历史新高,“迁徙”数字的日益飙升不仅折射出人们出行理念的变化,也显示出铁路部门工作任务的困难与艰辛。

提起春运,人们不会忘记售票厅里带着马扎,卷着铺盖,排着“长龙”彻夜不眠排队买票的场景,尽管买票过程如此艰难困苦,可大家依然执着坚守,因为那时那刻,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回家的“通行证”。2012年,铁路部门首次推出了12306订票系统,电话,互联网等多元化的购票方式吸引了无数购票者的眼球。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2013年底,铁路部门推出了12306手机客户端,列车信息的实时查询,火车票的随时购买,同时推出了支付宝付款,百姓购票实现了“线上”到“掌上”的转变。这些年,购票途径变的步伐始终未停止,从中我们感受到铁路部门一直竭尽全力的紧跟时代步伐在前进。

另外,无论是乘车、候车环境,还是服务质量也都有了很大的改变。以前我们乘坐的又慢又破的绿皮车已逐渐被红色的空调车、蓝色的特快车、白色的动车、高铁所替代;候车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破旧嘈杂、空间狭小的候车室如今已经变得宽敞明亮、高端大气,干净整洁,四周的电视屏幕让坐在每个角落的旅客都不会感觉到寂寞;无障碍售票窗口、重点旅客服务室、增设超员凳等各种便民利民举措让百姓真真切切感受到旅途的温馨和谐,这些有目共睹的变化也折射出铁路部门“以人为本”的服务本质。

透过这些可喜的变化,我们依然能看到“一票难求”的尴尬现实,火车票供不应求始终是春运的主旋律。“一票难求”在多方合力共为下虽然有所缓解,但并没有得到彻底根治。其实,“一票难求”不是“乡愁”那么简单,而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产生的人口季节性大迁徙。根治这一顽疾并不是多修几条铁路,多增开几趟临客就能解决的,归根结底,是要社会资源配置使用更加合理,社会发展更加均衡,只有这样才能解决春运中的供求矛盾。

一票难求”没有解决,抱怨声、吐槽声就会不绝于耳,面对困难与舆论的双重压力,铁路的不变之处在于攻坚克难,开拓进取,积极为百姓提供便利的恒心和“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服务宗旨。相信未来它将推出更多便民、惠民、亲民的新举措,朝着人民满意的方向大步前进,把更多的实惠带给百姓,我们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