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贵欣喊一嗓子吵醒了谁

02.03.2014  11:57

雾霾再度汹涌而来,由南及北,席卷大半个中国,波及17省市6亿人口。不少聪明人再度抖起了机灵,民间舆论场洋溢着苦中作乐的娱乐精神。比如那则流传甚广的“境外游客进中国海关”的段子———海关官员:先生,我们遗憾地通知您,我们不得不拒绝您入境。您行李里连个口罩也没有,我们有理由怀疑您没打算活着回去。

在铺天盖地的雾霾段子中,不乏对老外脆弱身体的调侃,而我们则百毒不侵,练就了金刚不坏之身。段子文化的流行,折射着不少国人无坚不摧的幽默感与想象力,不但消解一切神圣,更能化解各种灾难。泰山崩于前,我在编段子,雾霾逼人近,我在传段子。再大的痛楚,似乎都能一笑而过。

面对频频爆表的PM2.5,谁也不能独善其身,除了自嘲,逃无可逃的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至少有一位中国公民,没空传段子。他站出来叫了一声,让这雾霾天出现一丝新鲜气息。2月20日,石家庄市民李贵欣对该市环保局提起行政诉讼,要求其依法履行治理大气污染职责,并赔偿大气污染造成的家庭经济损失1万元。

这起全国首例公民因为空气污染向政府机关提起损害赔偿请求的环境诉讼案,让我们眼前一亮,也让我们汗颜无地:原来,公民也可以有所作为。

李贵欣花了3个月准备这起诉讼,他并非无理取闹,有多条现行法律支撑其诉讼依据。他并没有比别的公民因雾霾遭受更多损失,他的想法很单纯:治理雾霾,总得有人站出来喊一嗓子。

这一嗓子,让人想起鲁迅《铁屋中的呐喊》一段贴切的比喻:一间铁屋子,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许多熟睡的人们并不感到闷死的悲哀。如果有人大嚷起来,惊起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李贵欣的呐喊,就让雾霾中的铁屋透进了一丝光线,叫醒了更多的人。

这一嗓子,还教会了我们怎样做一个理性而有社会担当的公民。面对社会阴影,李贵欣没有选择得过且过、随波逐流,更没有以暴易暴、铤而走险,而是冷静应用法律武器,向雾霾,以及雾霾中不作为的政府机构宣战。

雾霾严重威胁到国人生活,必须进行责任追究,对这一点,从最高决策层到草根民众已有高度共识。就在李贵欣告状的5天后,习近平在北京雾霾天气走访老胡同老街坊,以峻切的语气指出,防治雾霾,要“聚焦重点领域,严格指标考核,加强环境执法监管,认真进行责任追究”。

令人欣慰的是,李贵欣的起诉,一路都得到善意而理性的对待。他辗转河北省高院、石家庄中院和裕华区法院,遇到“态度都非常好”的工作人员,还热心指点他如何找到有管辖权的法院递交诉讼;石家庄环保局也快速予以回应;媒体报道后,更得到诸多百姓共鸣。

直面雾霾,让新鲜空气和阳光进到每一间屋,这是政府责任,也是公民责任。李贵欣的这一嗓子,习近平的“责任追究”,让我们从不同层面看到治霾希望。只要锲而不舍,只要上下同心,一线光芒终将扩而成为一片光芒,照彻中国治霾的进步之途。

李贵欣让我们懂得,公民责任正从道德层面向现代意识、法治意识和责任意识拓展深化,这对驱散国民精神雾霾亦善莫大焉。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