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春暖(且行且记)

22.01.2014  16:48

我的家乡,是赣江边上的小县城——江西樟树。从上大学算起,已离乡25年。母亲来京后,老家回得更少了。

但每逢秋后农闲,母亲都要回去小住。待寒风渐起,我再接她回京,过个“暖冬”。所以,每年也总有一次返乡的机会。

马年春节前,我照例去接母亲。千里难归家,近乡情更怯。从小县城到我的小山村,一路山水依旧,一如每次的心慌。砰砰砰砰,加速的心跳,撞击着胸腔。

村子不大,叫洋湖乡洋湖村。路过各家庭院,能看见挂满的腊肉、香肠,能闻到农历新年的喜庆。

刘家村小组,住着我的表舅刘勤安。小时家里困难,表舅没少接济,母亲嘱咐我一定要去看他。刚挨着院门,表舅没见着,大嗓门的表哥刘永春倒先迎了上来:

听说你回了!来,尝尝我做的糖醋姜,你表舅亲手种的!

三两片腌姜下肚,舌的酸甜,胃的滚烫,童年的味道瞬间弥漫。

说话间,便进了院子。80高龄的表舅精神矍铄。热闹的一群人里,有位穿白大褂的,还有位干部模样的人。一打听,是乡卫生院院长龚双秋和市农医局副局长熊细兰。他们来送医入户、复核新农合报销,正赶上我走亲戚。

表舅开朗得很,20年前做过喉癌手术,如今虽说话费劲,却仍能下地干活。

你舅能有今天,全是托了好政策的福哦!”表哥的话,听起来挺“套路”,说的倒也是实情。自从有了新农合,表舅先后报销了3.5万多元医药费。这在人均纯收入8000多元的刘家村小组,可不是一笔小开销。

表哥是村里的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说起新农合,嘴里有倒不完的豆子,“现在全村都参加了新农合,看病有报销,负担轻多了”。

一旁的熊细兰,脸上掩不住的骄傲:2003年,樟树市成为全国新农合第一批试点。10年来,村民就医报销比例从15%—25%提高到45%—90%,最高封顶线也由6000元提高到10万元。农民积极性高涨,参合率达到99.99%,在全省县市区排上了第一名。

今年起,我们市里还有新的举措,就是从新农合基金里拿出一部分钱投入商业保险,为参合农民办理大病保险。村民在新农合报销后,自付部分可再次报销,最高比例达70%。”熊细兰说的新举措,也是全国医保的新探索。

现在农民看病不但便宜了,而且更方便、服务更好了。就拿我们洋湖乡来说,以前只有乡卫生院和为数不多的几家村卫生所,现在乡卫生院不仅有分院,村卫生所也达到了11家,实现了村级医疗服务网络全覆盖。”接过话茬的是龚双秋,他介绍,光乡卫生院,各级财政就投入了200多万元。

古有名医杏林济世,今日更靠制度惠民。让政策的阳光温暖千万农民,让他们不再为看病难、看病贵犯愁,这是表舅全家的幸福,也是全中国农民的幸福。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