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村11位失怙儿童之困

07.07.2015  14:15

  核心提示

  一个农村家庭的主要成员突然离世,这个家庭往往瞬间陷入绝境。

  2014年9月15日,万载县黄茅镇王布村35岁的村民汤如根因患癌症离世,留下3个年幼的儿女。一个月后,汤如根的妻子“失联”。无独有偶,在今年的2月5日、3月27日,该村又有两位壮年男子先后病逝,分别留下4个儿女由年老体衰的爷爷、奶奶照料。

  据悉,王布村这11名儿童尚未得到相应的救助;而村干部、镇政府工作人员、民政部门领导对此也是“绞尽脑汁”……

  7月3日,本报记者对王布村失怙儿童的困境进行了调查。

  村民的自发救助

  据村民说,35岁的汤如根从查出癌症到病逝,仅短短1个月时间。汤如根下葬后一个月,其妻子就离开了王布村。汤如根有三个孩子,年仅12岁、6岁和4岁,现在他们跟着爷爷生活,更多的时候是由81岁的奶奶龙春秀照料。

   “本来想劝儿媳妇在家里照顾小孩,我去花炮厂做事。可是,儿媳妇说我年纪大了,还是她出去打工寄钱回来……”龙春秀说,儿媳妇走的时候只拿了几件洗换衣服,走后偶尔打电话回来问问儿女的情况,但今年春节后,儿媳妇打电话给她,哭着说了一句话“妈,保重”就挂掉了,以后就再也打不通她的电话了。

  “我不怪儿媳妇,她也是被逼无奈。她嫁到汤家10年,对我很亲。”龙春秀没有抱怨“失联”的儿媳妇,她说儿媳妇是江苏人,远离娘家嫁到王布村,已经很不容易,“儿子与媳妇感情很好,儿媳妇对公婆也很孝敬,手脚勤快,从来不挑吃拣穿的……也许,等她日子好了,还会回来吧?”龙春秀止不住哭泣起来,3个年幼的孙辈安静地依偎在她身边。

  据了解,汤如根有两个哥哥,他们的生活条件也不太好。看到汤如根的3个小孩可怜,村民都会送些米、蔬菜给他们吃,还会拿一些旧衣服给他们穿。

  记者在采访时还了解到,今年2月5日和3月27日,王布村36岁的村民刘明华和30岁的村民吴冬根先后病逝,分别留下4个年幼的小孩由爷爷奶奶抚养。而在汤如根病逝之前,该村还出现过多起类似的情况。

  11个年幼孩子的处境,让村民难过。

  村干部的烦恼

  王布村的经济并不富裕,数百名小学生仍挤在一所老旧的校舍里上课。因为资金紧张,新校舍一直没有竣工,村里刘书记为了早日将校舍建成,不仅自己垫钱,还四处“化缘”。

  “村支书、村主任、妇女主任和会计,王布村就4个村干部,上面拨款一年就是6万元,这6万元不仅包含我们4个人的工资、还包括水、电、办公费用所有的开支……”刘书记告诉记者,“村里没有钱,没办法啊……我们只有自己拿出一点钱、米,先让他们应应急。

  “汤如根去世后,他的妻子‘失联’,我们还到派出所开具了相关证明,汤如根的3个小孩由爷爷、奶奶照料;刘明华在世时,他们夫妻感情就不好,刘明华去世时才36岁,留下4个小孩,现在由爷爷照顾;吴冬根去世时才30岁,也留下4个小孩由爷爷照看……这3户人家的情况都属实,我们也向镇政府反映过,希望为这3户人家办理低保、五保手续……镇里和民政所的干部也到村里核实了汤如根的情况,但不知道为什么,一直没有批下来。”村主任辛洪彪告诉记者,汤如根的母亲还向县信访局反映过,“我们只希望上级相关部门办事快一点,手续简化一点,因为这些家庭实在拖不起。

  “孤儿、五保和低保的办理,都有一个流程,特别是低保,一般是一年调整两次,等有些低保户‘脱贫’了,退出低保了,才能空出‘名额’……”黄茅镇政府民政所所长叶黎英告诉记者,她到王布村委会了解情况,并在7月2日将汤如根的五保申报材料交到县民政局,刘明华和吴冬根两户是低保,正在组织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