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坳里的“才子村” 平均10人就有1名大学生

27.02.2015  12:02

 如果你在春节期间,有幸走进玉山县樟村镇南源村,不经意间你就会碰到一个博士或一个硕士,而拥有大学学历的人更是随处可见。这个被大山包围,并不富裕的村庄,因文风鼎盛,人才辈出而声名远播。南源村支部书记周腮水自豪地说,在玉山县,甚至在上饶市范围,提及南源村,无不竖起大拇指。

  南源村在一个山坳里,四面环山,2400多人。春节期间,大部分从这个偏僻小山村走出去的人,陆陆续续回到了老家。

  南源村可谓人才济济,在玉山县,该村素有“才子村”之称。春节前,村支书周腮水与村干部认真做了一次统计,结果是:全村拥有4个博士,27个硕士,240多名大学生,平均10人就有1名大学生。

  一个小山村出了4个博士,最大的50多岁,最小的40多岁。虽年纪不一,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出自寒门。

  肖孝辉博士毕业后在浙江师范大学任教。他的老母亲告诉记者,虽然家境不好,但儿子从小就勤奋好学。每次放学回家,儿子就将一本书揣进口袋里,到山里一边放牛,一边读书。王楷是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大三学生,父母务农,家境一般,一放寒假,他就忙着帮家里干家务活。其小时候信奉的道理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个有志青年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实际上,这个小山村以前绝大多数家庭并不富裕,甚至有的还很贫穷,但不管家境再差,父母也会想方设法供孩子读书。在这个村庄,村民都在互相攀比,他们比的是谁家出的人才多。

  周腮水说,拥有博士学历的叶小青姊妹8个,其排行第六,小时候家里穷,父母靠卖菜和打零工供其读书。程中毛兄弟姐妹多,家里更穷,但他从小就很懂事。在村民的印象中,程中毛读初中与高中时,每天放学后就捡废品卖钱赚取学费,读大学则靠兄弟、亲戚与邻居的帮助。

  樟村镇党委宣传委员杨子青告诉记者,该村家家户户都重视教育,再穷也让孩子读书。农家娃那种不甘于命运摆布,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精神值得称赞。

  村里也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20世纪90年代起,对村里考上大学的学子予以奖励。从山村走出去的人也不忘反哺家乡,在修桥修路与翻新校舍等公益事业中,他们以实际行动回报家乡。

  江西日报记者 杜金存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