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变景区 闲地变宝地

20.04.2020  09:16

        本报记者 钟珊珊

        四月春暖,树绿花开。在安义县石鼻镇罗田,驻村第一书记刘昆来到花果园合作社种植基地,与几个村民一起,搭起了新的薄膜大棚。花果园合作社和莲蓬产业园是该村打造的两大扶贫产业基地。虽然驻村的时间不长,刘昆却像惦记自己的孩子一样,每天都要到基地里走一走,看一看。在他眼里,这里种下的不仅是葡萄、桑葚和莲蓬,更是贫困户的“致富梦”。

        刘昆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去年,罗田村莲蓬产业园产值38万元,净利润20万余元;花果园合作社产值60余万元,净利润20万元。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土地和资金入股,获得“三金”(土地租金、用工薪金、分红股金)收入。去年一年,仅分红股金,最多的一户就拿到1.8万余元。

        罗田村位于安义县千年古村群内,是省级“十三五”贫困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6户32人。村内分布着许多明清时代的古建筑。旅游开发前,这些建筑因年久失修而逐渐破败,村民们多数在家务农,收入不高;旅游开发以来,许多民居古建被修葺一新,村里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一方面是旅游开发对土地需求的迫切,另一方面是许多贫困户因无法从事劳作而造成大量土地闲置。村干部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后来,通过驻村第一书记及村干部的牵线搭桥,贫困户将闲置土地流转给旅游公司,或者以土地入股莲蓬产业园、花果园合作社获取收益,还有村民将自家的老宅租给旅游公司兴建民宿,以收取租金……就这样,罗田村村民的收入有了明显提升。2018年,该村顺利脱贫摘帽;2019年,该村最后2户4人也脱贫。79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刘德芳去年刚刚脱贫,是村里的“五保户”,年老多病。原先,她主要的收入来源为五保金和养老金。而去年,她在两大扶贫基地的产业分红股金,加上土地流转金、房屋租金就达到8000元左右,占了去年全年总收入的一半。

        刘德芳只是罗田村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刘昆说,脱贫,只是第一步,对于罗田村的未来,他的心中还有新的蓝图——产业致富。刘昆心里清楚,要增加村民的收入,除了不断巩固脱贫成效,还要有可持续的产业支撑,做强集体经济。

        近年来,随着古村游客日益增多,来基地摘葡萄、采桑葚、买莲蓬的人也相应增加。“一到夏天,基地的新鲜莲蓬供不应求。”刘昆告诉记者,去年,在原有60亩的基础上,村里又增加了23亩莲蓬种植面积。

        据介绍,目前,扶贫基地的水果和莲蓬,90%是通过学校教职工认购的方式进行销售。作为南昌市教育局派驻罗田村的第一书记,刘昆积极利用教育系统内部的渠道扩宽销路。但他认为,这并非长久之计。“一旦失去了这些稳定的资源和客户,基地的水果和莲蓬未必能畅销无阻。”带着这一担忧,刘昆从今年年初就开始谋划。他打算借助古村旅游开发的契机,大力发展休闲采摘;另一方面,在原有线下销售的基础上,开辟电商、微商等线上销售渠道,并积极对接本地的乡镇机关单位,采取大订单的销售模式,进一步提高基地的经济效益,增加村民收入。未来,他还将尝试在基地种植脐橙等水果品种。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村民们抢抓时间,来到花果园忙碌着,除草、打药、施肥……望着眼前的情景,刘昆对罗田村走上致富路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