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改居委会,有啥不一样(倾听·行进中的基层回声)

12.09.2014  11:48

核心阅读

随着城镇化和户籍制度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洗脚上楼”。村民委员会改为社区居委会,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名称变化,而是需要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和服务创新。如何让更多农村居民享受到贴近实际、符合需求的公共服务?农村社区化如何顺利推进?本报记者前往山东、江西、黑龙江等地采访。

山东昌乐县红河镇将4个村合为1个社区

还是那些事,干法却不一样

记者 卞民德

以前村干部哪有什么上班的概念,有事办事,没事关门,自己也得挣钱养家,不可能整天围着村里的事转。”贾富春说,“社区建立后,事还是那些事,但干法不一样了。

去年11月,山东省昌乐县红河镇4个村合并为成官社区,贾富春由原先的贾家成官村党支部书记改任社区副书记兼成官村党总支书记。他说,一年到头,村里的事不少,以前三五个不脱产的村干部,被动应付都来不及,更别说主动服务。

社区成立了,但村干部的身份、待遇还是没变化,自然也不能光给他们提要求、压担子。昌乐县委、县政府想了个法子:一次性撤销镇街原来设立的81个工作片,按照每个社区不少于10人的配备标准,推动镇街机关干部“分流”。县里根据社区规模、人员数量,每月为每个社区拨付3000—5000元的办公经费,实现在“不动社区一分钱、不给群众添负担”的前提下运行。

除维持党政机关日常运转的人员外,其余全部下沉社区,吃住在社区、工作在社区、服务在社区。”昌乐县委书记张新强介绍,截至目前,全县有1120多名镇街干部下沉到社区,占镇街机关干部总数的70%以上。

成官社区主任贾树孝,过去负责一个涵盖十几个村的“工作片”。虽说经常在各村跑,可跟群众打交道的机会并不多。有时群众找过来想办个事,贾树孝碰巧又在别的村忙活。现在,他几乎天天吃住在社区,群众来办事,社区有权限的马上就能办;没有权限的,工作人员就帮忙代办,绝不让群众吃“闭门羹”。

这两年,昌乐县推广城乡环卫一体化。但农村卫生死角多,发动群众不易。社区协调另外3个村去帮忙,只用了四五天,就让吴家成官的村容村貌有了不小的改观。

搁在过去,谁管这闲事。现在社区规划、发展是一体的,再也不能各顾各的了。”贾富春笑言,虽说现在社区未实现集中居住,耕地、财物也没合并,但大家的想法聚拢了。

在成官社区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幅漂亮的社区建设规划图,图中道路成行,绿树成荫,各种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全。“等到蓝图变成现实,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得到改变,社区服务的理念将会在每个干部的心底生根。”贾富春说。

黑龙江大庆市喇嘛甸镇实行“一村一社区

公共服务向农村社区延伸

记者 袁泉

以前我们整天就是靠墙根儿唠嗑,现在活动室什么都有,书屋里还有各种科普书籍,条件不比城里人差。”聊起农村社区化带来的变化,黑龙江大庆市让胡路区喇嘛甸镇新华村村民刘国山笑得合不拢嘴。

让胡路区喇嘛甸镇位于大庆油田腹地,下辖8个村。从2008年起,按照“一套班子、双项职能”原则,喇嘛甸镇实施了“一村一社区”农村社区化建设新模式,让村民办事基本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有人代理。“主要是在硬件建设和配套服务提升等软件建设上,参照城市社区的发展思路,建设体制机制,提升群众认可度,把城市服务体系延伸到农村。”区民政局局长刘立臣说。

首先是从人员上充实农村服务力量,一个村招收5名大学生,全镇招收了40名大学生,就近按照城市社区的待遇水平纳入预算,提升农村社区的管理水平。以前村委会成员都是选举的,这些同志的普遍问题就是年龄偏大,有些连电脑都不会用,加上人员少,导致有的农村基层组织的服务功能难以发挥。比如低保、计生、救助、就业服务的事儿,在这里没法开展。”刘立臣说。

在社区服务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喇嘛甸镇的社区服务多元化,开展文化、教育等活动,各种协会也得到发展。43岁的李凤彬在村里做小买卖,他说,以往办理小额贷款必须跑到让胡路区里,现在到村社区服务站就可以办理。“办理手续只需要村里审核后回家等消息,既方便又快捷,社区服务站为我们节省了很多时间。

把行政村村民委员会变为社区村民委员会,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名称变化,而是管理方式的大变革。由以前的管理型向服务型整体转变,把公共服务向农村社区延伸,让农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目前农村社区化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缺乏成型规划和定位,比如农村村屯建设和城市社区建设还有很大的差距。”刘立臣认为,即使“村改居”了,但诸如民生保障、医疗教育等农村还是弱项,农村居民很难享受到与城市社区同等的资源和保障水平。

江西南昌县加快城镇化建成社区65个

村改居”遭遇“成长的烦恼

记者 吴齐强

尽管天气炎热,江西南昌县横岗村村民涂和平还是和往常一样早早地来到了横岗村的安置小区——幸福雅苑小区,作为村里的巡查员,涂和平每星期都会来到这里,一面了解小区状况,一面监督施工进度。“再过不了多久,就能搬进新家了。”看着眼前逐步成型的新农村社区,涂和平难掩心中喜悦,嘴角露出微笑。

涂和平今年59岁,他所在的横岗村位于南昌县近郊,全村共有280户、1100人,原有田地3000余亩。在南昌县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横岗村经历了四次征地拆迁,目前村里剩下的田地不足300亩。为了安置村民,政府建设了幸福雅苑小区,小区面积达到20万平方米, 共计1543户,其舒适的环境和齐全的设施让村民们满意。

小区内设有商铺、超市、幼儿园、医院等配套设施,安置房还允许上市交易,今后就要过上城里人的生活咯。”说起今后的生活,涂和平心中满是憧憬,不光是安置的房屋好,政府配套的相关政策,也让他免去了后顾之忧。

2012年,南昌县先期投入12亿元,按城镇职工标准在全省率先启动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南昌县5.8万名失地农民可以和城镇职工一样,“退休”之后每月领取930元的“退休金”。此外,南昌县在养老、医疗保险和就业服务、失业救助等方面也相继出台政策,让失地农民享受和城镇居民一样的待遇。涂和平说:“现在,我们一家五口都有医保,政府还帮我们买了养老保险,小区生活配套完整,还有娱乐活动中心,生活没什么烦恼。

随着城镇化速度加快,目前南昌县已有社区65个,仅莲塘镇今年社区数量就由4个增加到了8个。快速“村改居”,也带来了不少“成长的烦恼”。

莲塘镇王家村在2004年就实现了“退郊进城”,土地被征收,村民们都住进了唐庄小区。但时至今日,居委会的成立并未取代村委会,而是出现了居委会、村委会两套行政体系并存的状况。“村委会和居委会在很多管理领域存在工作职能的重叠,如果能够进行资源整合,将居委会贴心细致的管理方式与村委会干部深厚的群众基础结合起来,必将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水平。”王家社区居委会主任舒桂英说。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