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村级小学建设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29.08.2014  11:58

  ●黄来盛张平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较多。据统计,我国有80%的学生是在农村接受中小学教育,因此农村的中小学教育尤为重要。为了解东乡县农村中小学的教育状况,县政协对小璜镇下湖村小学进行了实地调查。

  下湖村地处小璜镇东南角,毗邻余江,全村437户1807人。全村共有1400余亩水田,人均0.8亩,土地上难有作为,所以全村90%以上劳力外出打工。达到小学就读年龄人数为240余人,实际在该村小学就读人数仅57人。适龄上学儿童为何仅有1/4就读于本村小学?调查发现,由于少数孩子随父母在外地务工经商处上学;一部分学生到小璜镇上学;大部分学生集中到县城上学。那么,大部分农村家长为何放弃就近入学的方便,而要舍近求远,多花精力资金到外地、县城上学?究其原因,发现农村教学条件满足不了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农村学校的品牌效应及综合影响力较小;农村家长普遍存在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通过小璜镇下湖村小学的实际调查结果,调研组建议:

  1.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切实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学校办学条件上的公平与均衡理是促进教育公平与均衡首当其冲的重要任务。首先,要加快实施农村学校校舍改造工程。进一步加大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力度,按照教学及配套用房基本满足教学需求的要求,对农村学校校舍进行全面改造,使农村学校在校舍条件上既满足需求,又达到整齐划一的程度。其次,要加快推进农村学校办学设备条件达标工程。对全县各学校办学设施设备条件进行普查,制订本县推进教育现代化标准,督导和帮助学校开展达标创建活动,同时合理调配资源,确保全县教学器材合理化配置。在新农村建设上可以把学校建设融入进来,譬如把新农村建设点的篮球场建在校内或学校附近,减少资源浪费。第三,要加大对农村学校的经费投入。政府部门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学校公用经费,保证学校经费总额基本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求。

  2.提高村级小学教师待遇,不断激发教师队伍活力。要提高村级小学教师物资待遇。在教师津补贴方面要体现城乡差别,在地方偏远条件艰苦的学校任教,理应获得合理的物资待遇;为使农村小学教师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由县财政统一安排教师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兴建农村教师周转宿舍,符合条件的农村教师可免费入住,缓解农村学校教师住房难问题。同时,还要提高村级小学教师政治待遇。设立“优秀乡村教师”“感动东乡乡村教师”“最美乡村教师”等荣誉表彰;把教育行业各项表彰指标、职称评聘指标向农村学校倾斜,增加农村教师获得荣誉、职务晋升、职称评聘的比率。

  3.进一步调优资源配置,努力促进全县教育均衡发展。除了加紧实施校舍改造工程和办学设备条件达标工程外,对全县教育资源进行重新“洗牌”,使得各学校在教育思想理念、师资配备、教学设施设备条件等方面逐步趋于均衡。一是加强农村小学师资队伍建设。要加强音乐、体育、美术、舞蹈等科目的教学队伍建设,为农村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二是逐步建立起城镇-农村教师轮岗制度。为促进师资合理流动,建议实行全县教师统一调配制度,由教育局相关部门根据各学校规模统筹安排教师;选派县城优秀教师到农村轮岗锻炼,做到县城学校教师原则上有不少于三年的农村学校任教经历。三是建立起县城与农村学校对口支援制度。根据县城学校规模及办学实力等因素,确定其对口支援农村学校的数量,各援助学校要在办学思想、教学理念上对受援学校产生实在的影响,要在人员及设备上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以促进县村级小学的加快发展。 (作者黄来盛系东乡县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部长)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