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出台22条措施力解企业人才难题

18.03.2014  13:36

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就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做出新的部署,省委、省政府提出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 3月17日,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省科技厅、省经信委等7部门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人才工作的意见》,从5个方面细化22项措施,推动企业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建设创新型安徽提供人才智力保障。 安徽日报今日对此进行解读。

紧缺领军人才从哪里来?

以扩大领军人才规模为重点,培养造就一支引领企业发展、推进行业进步、取得显著效益的高端人才队伍。重点培育100家高水平的企业科技创新团队,扶持1000名左右引领产业发展的企业技术领军人才。

以优秀企业家和高级职业经理人为重点,培养造就一支职业化、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依托国内外知名高校、企业和专业培训机构,重点选拔300名国有骨干企业负责人参加脱产培训,组织1000名较大规模非公企业高层管理人才参加境内外专题培训,组织500名小微企业负责人开展EMBA、MBA研修。

-解读

当前,我省实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各类企业对人才需求日趋强烈,领军人才匮乏、民企人才流失严重、知识更新培养滞后等问题也日益突出、亟待解决,直接影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历史和实践证明,高端领军人才是人才队伍的核心,起着引领、带动和示范作用。有了钱学森,才有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和人才济济的喜人局面;有了袁隆平,才有我国杂交水稻的高产稳产。对于广大企业尤其是科技创新型企业来说,高端人才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企业想要不断向前发展,必须坚持“高端引领、整体开发”方针,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大师、大家、领军人才在科技攻关、技术革新、团队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作用。

意见》特别强调围绕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引进产业急需紧缺高端人才力度,这就要求突出企业主体,加快实施“千人计划”、“外专千人计划”、“百人计划”、“外专百人计划”、技能人才振兴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深化校企产学研合作,继续加强企业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技能大师工作室、留学人员创业园、科技人员创业园等载体建设。

经管专技人才如何炼成?

鼓励设立职业经理人培训中介机构,完善市场化、社会化的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制度,开展企业职业经理人任职资格培训与认证工作。

探索建立校企合作服务中心,建立企业专技人才导师制。根据企业的人才培养、项目需求情况,面向国内外知名院校和科研院所柔性聘用一批专家,组成专家咨询服务团队,“一对一”确定导师。

统筹失业保险(放心保)基金用于企业人员就业技能培训,在一个预算年度内,原则上不超过统筹地区当年实际征收失业保险费用总额的12%。企业的职工技能培训经费支出,按规定标准税前扣除。企业组织实施新录用人员技能培训的,按培训合格人数,给予企业不低于每人300元的补贴;企业对在岗职工实施技能提升培训的,根据培训后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情况,按规定给予企业相应补贴;对小微企业聘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并组织开展岗前培训的,给予人均500元的培训补贴。

-解读

优秀经营管理人才同样是企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人才。当前我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与职业化、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的要求仍然有着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经营管理人才职业化程度不高。所谓职业化包括三个层次的要求:第一要足够专业化,第二要有良好的职业精神,第三要遵守职业规则。但我国经营化管理人才的专业化程度不高,职业精神不够,很多国有企业经营者没有把做企业家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一些企业家不专心,经营管理专业素养不足。此外,经营管理人才的选拔与配置没有实现全球化、市场化配置,依然有很多行政权力配置色彩。所以,要倡导企业家追求,弘扬企业家精神,多管齐下培育优秀企业家。

重生产经营,轻学习培训”,这是当前不少企业存在的问题,企业职工反映,“一进单位就忙于各项事务,很少有时间充电学习,以前的那点老本早就掏干净了,很难适应发展需要。

省人社部门调研显示,不少企业人才培训力度不足,培训方式滞后,50%受访职工表示从未参加过培训,受访企业逾70%都以内部培训为主,缺乏优质课程和师资配备,培训效果不佳。

企业专技人才导师制”是《意见》的一大亮点。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导师制更有益于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使用。聘请业内水平层次相对较高的专家导师,打破企业内部交流限制,采取“一对一”辅导方式,能够结合职工自身特点,因材施教,高效率解决技术难题。在实施导师制同时,再辅以专业技术知识更新工程、万名企业专业技术骨干培训和企业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后备人选选拔。支持技工院校和职业院校面向中小企业开展职工培训,为小微企业负责人提供创业培训服务。

【1】 【2】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