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兰:别把尖子生别在“板凳”上
辽宁省本溪高级中学几乎包揽了近几年辽宁省的文理科第一名,一本通过率也超过95%。在今年的高三毕业生中,该中学就有87名体优加分生。对此有学生表示“班主任问家长谁要报名办证,足球4万多,游泳7到8万,比赛时会消失几天,集体项目可以沾主力队员的光,当个坐板凳球员,比赛结束时穿上队服来个大合影。给教练报酬,到时候上报就把办证考生当主力队员。”(7月2日新华网)
日前,本溪高级中学的体优加分生高达87名之多的消息,本就引起了公众广泛的质疑与非议,现在又传出该校做起了体育加分的“买卖”,更将涉事学校及相关教育人士,推向了风口浪尖,戏谑该校的尖子生,尤其是每年的文理科状元,都是在“板凳”上做出来的,引发了新一轮的舆论热潮。
从新闻中我们可以看出,促成这票“买卖”的不止学校一方,而是多种因素的综合“发力”。一方面,学校将年级前100名学生分成两个奥甲班,再将办证的名额,也即加分的资格,优先分配给这些奥甲班的学生。说实话,能够被分配到奥甲班的学生,实力自然是相当雄厚,但是校方仍然乐此不疲地将办证名额分配给这些学生,无非还是希望有更多的考生能够冲刺清华、北大等名校,无非还是希望“状元之魁”“花”落己校。人为助力考生冲刺名校,甚至一举夺魁,都暴露出涉事学校急功近利的功利思维。这不仅有辱教育的本质,伤害了底线公平,更让体优生加分的制度善意落了空。
另一方面,当地的招生办与体优生复试组织单位也脱不了干系。每年四月,当地招生办都会组织申请加分的学生进行体育测试,但是学生普遍反映这些测试形同虚设;当地执行的体优生复试标准过低,诸如排球,只要跳起来碰到球就算过关,羽毛球,只测试发球和扣球两项,甚至在比赛的小项中,仅靠裁判主观打分……如此种种,不管是人为还是偶然,不管是制度的漏洞还是少数人的“刻意为之”,都为办证考生的顺利通关助上了一臂之力,为这些考生们冲刺名校,问鼎状元,鼓上了一把劲。
不可否认,为各尖子生分配办证名额,只会加剧考生之间的优劣差距,让强者起点更高,强者更强,让富者更强。最后,受伤的,就只剩下成绩中等或家庭资产不雄厚的考生,这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教育的环境与社会的公平生态。
其实,学校想要冲刺名校,问鼎状元,打造尖子生和状元的“摇篮”不是不可以,但是必须在一个合理合法的范围内,让尖子生,尤其是状元们,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来,而不是从“板凳”上坐出来。这是涉事学校与相关教育人士应该好好反思与警醒的。至于大念体优生加分的“生意经”,最好还是省省吧,早日回归到教育的根本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