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厚兴:开启瓷板画像彩色世界

11.11.2013  12:10

   杨厚兴 (1914-1992),笔名旭东,江西黎川县人。少时家贫,13岁就在南昌丽泽轩瓷庄师从吴月山学艺,专攻瓷上肖像画。因其天资聪慧,又刻苦好学,三年师满后,他所绘制的瓷上肖像画就不同凡响。从事瓷板画像艺术创作60年,为我国瓷板画的艺术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被授予“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全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美协理事。

  开启瓷上肖像画彩色世界

  “瓷上肖像画”是江西特有的一种民间绘画艺术,俗称“瓷板画”,是一种直接在景德镇白胎瓷板或瓷盘上绘画,随后再经烧制的制瓷艺术品。瓷上肖像画大约创始于19世纪末期,距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创始人为景德镇“珠山八友”之一的邓碧珊。

  20世纪初,“珠山八友”之首的王琦使瓷上人物肖像画达到相当的艺术水准并产生较大影响。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邓碧珊、王琦的作品均为黑白两色。杨厚兴先生对此进行了创新。

  民国初年,邓碧珊的徒弟南昌人梁兑石在中山路繁华地段开设丽泽轩瓷庄,聘请艺人按顾客要求绘制肖像和粉彩瓷器,开创瓷板画在南昌发展的先河。第五代传人杨厚兴就是在南昌丽泽轩瓷庄学习瓷板画的。20世纪30年代中期,杨厚兴开始尝试在黑白瓷像的基础上再罩一层彩色,重新烧制,技法和效果类似上海的擦笔月份牌年画。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他才试制成功直接用彩色绘画瓷上肖像,使瓷上肖像画的色彩更为丰富,表现力也更强。

  第一位瓷板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杨厚兴的作品笔调细腻,形象准确,光影层次丰富,人物表情生动,人物的肌肉、发须、服装以及配景中的玻璃、竹木、金属物件等,质感逼真,生动传神。他的作品既有中国画传神的特点,又将摄影、油画、粉画、水彩等技艺应用于瓷画,为瓷板画的创新作了大胆尝试。

  杨厚兴还利用新材料、新工艺、新设计,成功地创制了白玉片画和荧光双面画等新品种。在白玉片上,将瓷用颜料绘成油画和国画效果的人物、风景,用传统的线描加彩的方法画《木兰从军》、《仕女图》等小台屏,借鉴苏州双面绣的效果,创制了双面台屏《热带鱼》、《金鱼》等,均获得了其他画种所不能达到的艺术效果。

  杨厚兴的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展览并获奖,不少作品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江西省工艺美术馆等收藏。1959年,作品《齐白石肖像》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展览;1964年,作品《洗衣小女孩》参加五省卫生美术展获优秀作品奖;1981年的《契普斯的女儿被劫》等作品获优秀作品奖。

  晚年的杨厚兴移植了一批世界名画作品,拓展了瓷上肖像画的表现领域,提高了瓷上肖像画的艺术品位。1979年,国家轻工部首次授予杨厚兴等34人为“中国工艺美术家”(1988年改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他也是瓷上肖像画作者至今为止唯一获此殊荣者。

  瓷板画多为国外收藏家收藏

  “天地山川收笔底,衣冠人物出毫端。”杨厚兴的画,可谓丹青独创一家风,他以人物为主,兼画山水、人物舞蹈和古代传统画。1933年,他的作品被选送到美国芝加哥参加世界博览会,一经展出立刻引起轰动。不久,他的作品在南昌市中山纪念堂展出,并获得好评。20世纪30年代,他为美国好莱坞拍的英文版《王宝钏》画过剧照,并参加美国芝加哥博览会,受到好评。

  杨厚兴另一项值得称道的事,是将南昌瓷板画推向了世界。除了参加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美国芝加哥国际工艺美术大赛外,从1964年春季开始,杨厚兴受广州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组委会的邀请,连续在六届广交会上作瓷上肖像画现场表演,大大扩大了瓷上肖像画艺术在世界的影响。此后,杨厚兴先后为英国伊丽莎白女王、撒切尔夫人等多位世界名人画过肖像,在世界艺术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

  自1927年学艺到1992年底去世,杨厚兴从未停过画笔。但由于他早年所画大多为求画者本人及亲属肖像,直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才开始绘制收藏价值高的世界名人肖像并移植世界名画,而大部分作品又被日本、美国、英国等国收藏家收藏,留在国内的作品极少,因而更显其瓷上肖像画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