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通球:别让“熟人好办事”成为常事

29.07.2015  12:28

  近日,笔者的一位朋友在微信朋友圈发文说:去两家单位盖个工作调动的章,去时还担心被拖延,没想到出门遇贵人,在两家单位都遇到熟人,轻而易举就把事情办妥了。

  前不久,笔者的爱人盘下一个门面,想做点小生意,需去政务中心办理一系列的证件,好家伙,死活不肯去办,后来才得知,爱人是因为之前去办证受过刁难,想到去找人办事就心有余悸。

  “熟人好办事”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还真难说,对于有熟人的群众来说,办事确实可以少去不少麻烦,热情接待不说,有时候还可以适当开通“绿色通道”,免去排队、往返跑等程序,可以直接进入主题。

  作为礼仪之邦,“人情”的社会,朋友找上门来,不热情招待,不提供点VIP服务,是有些不好意思,觉得亏欠朋友。在职权范围内,开开“后门”,礼待朋友,也无可厚非,人之常情。

  如此看来,“熟人好办事”也说不上是什么坏事,但是“为熟人先办事”就不是什么好事了,对于没熟人的群众来说,多少有失公平。作为职能部门、领导干部,难就难在“一碗水端平,一把尺子量到底。”不在“亲疏远近”上模凌两可。社交有度,抗的住诱惑,经得住拉拢。干部并非不能交友,关键在于把握好“”。

  无规矩不成方圆。职能部门、领导干部更要守规矩,不能让“熟人好办事”成为常事,坚持自己的“”,严于律己,坚持按规矩办事,这样才能养成干部的一身正气,才能树立干部公道正派的形象。坚持原则,不仅要让“熟人”群众感受到朋友的情谊,也要让“不熟”群众领略到家的温暖,让前来办事的群众都不在担心没熟人办不成事,这才是国之所幸,民之所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