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中国取消双轨制已具备条件

15.11.2013  02:12

  据新华社电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13日在新加坡举行的一个论坛上说,中国已到了需要消除一些资源配置机制扭曲和深化改革的时候,而且已具备这样做的一些前提条件。

  林毅夫当天在首届新加坡管理大学中国论坛上说,中国仍将需要投资这个驱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因为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都需要投资。不过,投资的资源配置机制必须更加有效。

  他说,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十年间之所以能够取得持续高速增长,根本原因是中国可以利用自己的后发优势,快速推进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从而使劳动生产力快速提高。

  他说,中国连续几十年高速发展的原因之一也在于中国采取了务实的双轨制改革,而不是一下子去除所有资源配置扭曲的休克式改革。休克式改革的弊端之一在于会导致原来依赖扭曲机制庇护的所有企业陷入瘫痪,从而导致整个国民经济陷入混乱。

  他说,中国采取双轨制发展的弊端到了今天也很明显。原来的资源配置机制下,大企业可以获得廉价资金,而普通居民和小企业获得资金相对困难,但他们却是储蓄者,一定意义上是在补贴大机构。在资本短缺时期,这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但现在中国已经进入资本并不缺乏的时期,这时候仍继续由普通居民补贴大企业则明显扭曲。

  他认为,从经济发展阶段来看,中国的优势已在资本密集型产业,如汽车和机械行业。中国已经具备了消除资源配置扭曲的条件,而这意味着深化改革。

  林毅夫还认为,中国2008年的人均收入水平按购买力平价计算是美国的21%。从日本和东亚四小龙等经济体的发展经验来看,在达到相对于美国经济的同一水平之后仍维持了20多年的高速增长。从这一点来看,中国完全有可能在2008年之后再维持20年平均每年8%的高速增长。

  他也表示,这只是理论推算,如果要实现这样的持续高速增长,中国需要深化改革,彻底消除一些资源配置扭曲和瓶颈,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大作用。中国领导层清楚这一点,也在努力推进改革。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