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青:“微小学”不应该只带来感动

03.07.2015  20:25

  在湖北省西部山区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的深山中,有一所只有一名老师却没有小学生的“微小学”——沙道沟镇布袋溪村的布袋溪小学。在此任教的教师郭祖清51岁,学校唯一的孩子覃弦子只有6岁,每天按照学前教育的课程上课。(7月2日新华网)

  如今,当不少“天价校服”、“学校乱收费”、“学生投诉食堂”的事件让人们感叹教育似乎都成了一种盈利的工具时,能够有这样一所学校,不计教学的成本,哪怕只有一个孩子也依然坚持着,教师的坚守值得我们的掌声与点赞。

  然而,看到这样的新闻时,我们不应该仅仅只有感动。“一对一”的教学,不是发生在小班化的补习班中,而是一所小学里,这样的“待遇”又有了一种无奈的意味。“一对一”的教学也带给我们一些疑问:如果教师离开了,是不是这里的孩子就没有地方可以上学?孩子们也渐渐长大,需要学到更多的知识,一名教师能不能够教孩子们所有的课程?

  这样的现象不仅仅是个例,宣恩县如今就有35所师生人数在15人以下的山村“微小学”。在类似于宣恩县的地区,孩子们的教育问题该由谁来保障呢?山村学校教育资源短缺,家长为了孩子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纷纷把孩子送到城里读书。山村学校缺少生源导致教育资源的进一步缺失,如此循环下去,山村学校的教育便只能依靠教师们的坚守。

  然而,孩子们的教育需要法律、需要国家、需要政府来进行保障,绝不能只靠那里的老师。保障乡村地区孩子们的教育,需要国家加快城乡学校教育资源分配公平的进程。教育是每个孩子所享有的权利,不能成为山村孩子们的奢侈品。起码当他们坐在教室里时,不用担心明天学校的大门还会不会照常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