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枭宇:莫让保送乱象“成就”校园“国子监”

15.05.2015  12:01

  免试入读重点大学的“保送生”,在多少人眼中有着莫大的光环。但记者在多个省市调查中发现,由于存在自我裁量甚至暗箱操作空间,一些特殊群体将“保送生”渠道异化成为子女升学的“捷径”。(北京晨报5月14日)

  所谓特殊群体,也就是指“在朝公卿”。教育官员都坦言,很多招上来的省优生,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优秀,深厚的家庭背景,“国子”身份,才是其能位列“省优”的主要因素,而中学校长可能难抵压力。

  这个压力或者是日后校长会因为卡住个别的“省优生”而身处尴尬,又或是担心影响自身仕途。究其根本原因,无他,政治利益影响了生源的质量、公平及公正,让政治真正意义的离开教育,才是釜底抽薪之策。

  据记者采访的案例来看,保送名单里,官员子女占据着相当比例的份额,优秀的高校蕴含强大的师资力量与良好的受教育环境。当个人素质达不到入学标准的时候,公卿大夫的子女当然就要保证其就学需求。

  虽然现在已经是全民高校,但各级官员在这些可影响范围内,还是要妥善利用一下个人权位的,毕竟官与民仍是不同的,若是连自己子女的就学问题都无法保障,还要官身何用。

  这非是单纯的官僚主义,有些人认为自己位高权重,照顾一下家人是顺理成章之事,亦有人认为自身为官清廉,政绩斐然,学校照顾一下自己的子女就学亦是理所应当之事。

  事实数据显示,保送生在政策影响锐减的情况下,贵族公卿家的“国子”却仍有很多能够保持着自己能够进入“国子监”的“正当权利”,这其中不但有猫腻,而且还不小。

  这种猫腻的诞生就源自于教育行业行政化的管理。这就好比执政者为了掌控军队,但行军打仗之时,最高统帅不是将军而是个文案,用分放经史子集的法子去行军布阵,但分配将领,提拔骁勇之时,不看其兵法军功如何,而是为了照顾治理天下的文臣,毋论术业专攻,一味将一些宰相侯爷的部分子弟放到将位上去“历练”,看似井井有条,但实际上不止是乱了章法,更是毁了教育培养的根本。

  这样一来,就使得教育行政部门的权利无形放大,而官员之间的来往,就为能够将高校保留“国子监”的特质奠定了一块特权基石。

  这不但衍生了教育部门的腐败,更深程度上,是破坏了国家人才的培育根基。资源是有限的,高考选拔的公平性就是为了将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且实质性的利用。若是为了照顾官员子弟,那真的是不若另辟一所“国子监”,也好过通过破坏公平公正而与平民子弟去争夺这求学之路。

  教育部门行政管理的工作,应该只是负责辅助帮助教育工作者做好教书育人,管理和约束教职员工遵守法律法规的工作,而其教育领域的事情,对于学生的教育方式,学生能力的分层次教育,都应该由教育的专项人才来进行规划、管理与实施。行政部门是不该,也不能插手的。

  而当前教育部门为了方便自身对于教育人员的管理,或说是自认为要主观的把握教育导向,而导致了管理制度与教育制度交互的不合理性,从长远来看,这是毁坏一个国家文化根基的重大弊病。解决方法并非是就取消“保送”,要么,重开“国子监”,保证师资力量不偏不倚,或是教学力量定期交流,要么,将教育,从政治的牵扯中分离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