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骋高原 尽显柔情 江西送变电川藏联网工程施工侧记

10.08.2014  22:25

    新华网江西频道8月8日电(陈碧云)工程再难,难不倒铮铮铁骨的建设者,海拔再高,压不倒敢于挑战的江西送变电员工。

    8月1日,负责西藏自治区昌都电网与四川电网联网输变电工程(即川藏联网工程)包8标段施工的江西送变电员工,该标段项目部常务副经理兼安全员刘晓雷像往常一样,6点不到就起床了,洗刷整理完毕,就开始奔赴现场。

    这个工程是块难啃的“硬骨头”,海拔高程在2900米-4200米之间,高原山地,风沙肆虐,缺氧,干燥,日照长,辐射强,沿线沟壑纵横,地形陡峭,施工环境恶劣,交通运输条件差,健康保障困难,生理与作业,都在挑战极限。

    清晨的太阳还算温柔,刘晓雷赶早出发了,去到最近的牵引场需要1个多钟头。一路上,看着矗立群山的铁塔,已然高耸入云,挺拔参天,犹如一个个跳跃的音符,诉说着建设者们的辛勤劳动。看到此情此景,刘晓雷不禁回忆起施工中经历的点点滴滴。让他感触最深的就是爬山,去到最远塔位,施工人员上山需携带干粮、帐篷,爬山8小时才能抵达,近的也要三四个小时,一上一下需一两天时间。

    施工人员是2013年7月进场的,经过不懈努力及艰苦奋斗,今年6月份,包8标段正式进入导线展放阶段,如今已过去两个月了,工程要求今年9月份全面完工,紧张的工期,带给刘晓雷无限的压力。

    一路颠簸,刘晓雷终于到达了施工现场,今天有两组施工放线队同时作业。张力场机器轰鸣,总指挥有序指挥作业:“大牵、大张同时低速运转!”导线通过张力场缓缓迈向前方,像一支昂首挺进的铁军,不惧困难,勇往直前。刘晓雷仔细查看着每一处施工细节。

    整个包8标段,分8个区段,目前已经完成了27.6公里、四个区段的导线展放。正在进行第三和第七段的导线展放。山高,档距大,两档线之间相隔十多公里,最大高差达1800米。“除了第七、八区段,第一、二区段的导线展放也尤为艰难。”刘晓雷感叹道。

    山高风大,导引绳在牵引过程中承受巨大压力。有一次导引绳不堪重负,意外断裂,由于地形陡峭,灌木树太多,重新接通就花了2天时间。项目部为了避免再次发生这种情况,把张力场的小牵引机搬到了牵引场,这样导引绳不能循环就大大增加了工作量,全靠汽车倒运导引绳上山,爬坡十几公里,因为经常下雨,山体滑坡现象时有发生,飞石对运输造成了极大安全隐患。

    在机械设备进场时,由于地形限制,要经过一个村庄,道路狭窄,两边都是房子,牵引机进场是用拖车一步步拖进去的,道路宽度正好和机器宽度差不多,在转弯的地方,一不小心就会碰到房子,进场尤其困难,为了确保施工安全,施工人员真费了不少心思。

    这里天气阴晴不定,大家吃了不少苦头。有一次刘晓雷从N073张力场开始巡查,一路走到N085至山下的牵引场,整整花费了一天时间。那天,天刚开始出了大太阳,到下午六点半时突然下起了大雨。刘晓雷说:“这边下雨和内陆很不一样,一下雨就感觉特别冷,山上感觉更强烈,一热一冷,非常容易感冒。”想起山上的施工人员可能都没带雨具,他心里很不是滋味。

    下午四时,刘晓雷来到牵引场,现场施工如火如荼,烈日当空毫不逊色,天上一朵朵的棉花云,地上没有遮挡,紫外线非常强烈,晒得人睁不开眼,干热难耐,刘晓雷说这极易缺氧中暑,一天下来,直感觉皮肤疼。尽管环境恶劣,但施工人员都一直坚守在现场。

    太阳落山,刘晓雷收拾疲惫的身躯回到项目部,家里忽然来电说母亲身体不好,一直咳血不止。听到此,刘晓雷泪水再也抑制不住,往心里流,他在QQ个性签名上写下了:“老妈病了,心情极度不好。”简短的一句话,却包含了万千情感,是悲伤、是愧疚、是担心、更是忐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