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闲语:查处干部不作为不再是“毛毛雨”

28.08.2015  11:30

  近日,国务院大督查第一批问题处置结果公布。经监察部审核,辽宁、吉林、安徽、福建、四川、甘肃、青海7省对59名干部在审批、决策和监督等政策执行过程中懒政怠政、失察失职渎职等不作为问题,给予相关责任人党纪政纪处分,个别违法者受到刑事处理。其中涉及地厅级5人、县处级20人。(8月27日《新京报》)

  新常态当有新状态,但一些地方官员却因规矩多了纪律严了而懒政惰政,耍起了小聪明,打起了小算盘。自以为待遇少了,没有油水可捞,就可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者干脆就来一个为官不为,面对老百姓满脸堆笑,语言顺贴,但行动上就是不来气,群众对此气不打一处来,嘴上不说,心里窝着一股无名火。更有甚者是一些民生项目迟迟不动工,“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严重制约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于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这种干部不作为成为了一种拦路虎和绊脚石。

  虽然中央也对此发出了严厉的批评声音,李克强总理也多次在公开场合进行了明确要求,要对各种干部不作为进行坚决打击,绝不手软,但总体而言,也只是地方层面在唱主角,客观而言各地也陆续推出了一些关于干部不作为的查处通报,不过在范围和力度上还不够,只是停留在一种威慑层面。这一次国务院大督查第一批问题处置结果表明,中央层面的问责不是说说而已,而是说到做到,这种集中通报正式开启了中央层面的作风查处风暴。

  从7省59名干部被查处的类别看,剑指不作为是全面深刻的。有在工作中玩忽职守,存在失职、渎职的;有在审核环节不作为、疏于职守、把关不严的;有履职缺位的;有监管不力的等。总之有直接责任人,也有间接责任人。从查处官员的级别看,59名干部,其中涉及地厅级5人、县处级20人,由此可见,对于干部作风的查处不再是瞄准办事人员,而是直接问责相关领导干部。从问责方式看,既有党纪政纪处分,也有撤职、降职和免职处分,还有刑事处理,打出了一套严格问责的组合拳。

  此次国务院大督查第一批问题处置结果,还只是一个开端。今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国务院组织开展第二次大督查。目前,国务院有关部门正在对财政资金沉淀、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拖延、土地闲置问题和重大民生项目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开展调查处理,依法依规进行问责,结果将适时向社会公布。这就传递出了一个清晰信号,查处干部不作为还有后续措施,还有一批官员将被问责。如果有人还想心存侥幸,还想磨洋工、不作为,终归要被推上通报大名单。

  与其工作懒洋洋,不如打起精气神。在其位谋其政,不仅要把自己本职工作干好,而且要积极的投身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主动建功立业,清清白白做官,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做一名新时期的好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