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日报》刊发我校教师文章《且立之江赋新语》

18.11.2015  20:37
  11月13日,《江西日报》B3版发表了我校经济管理学院朱再昱博士文章《且立之江赋新语》,此文曾获得我校举办的“我最喜爱的一本书”征文一等奖。它的发表为宣传我校教职工读书学习交流活动及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http://epaper.jxnews.com.cn/jxrb/html/2015-11/13/content_331768.htm

且立之江赋新语

□ 朱再昱

 

古有《世说新语》,记录魏晋逸闻轶事、玄言清谈,全为名士风流。今有《之江新语》,记述日常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尽显平民本色。两者虽同属于偶尔得之,顺手而记,然而意旨高下,迥然有异。

有异其一,《之江新语》文风,在于平实。书中文章,少则一两百字,多则三五百字,短小精悍,语言精练。作者善于引经据典,运用娴熟。如谈敬业,引用《朱子文集》“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论政德,引用《论语》“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议自律,引用《礼记》“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全书始终呈现清新平实文风,字字珠玑,句句在理,为我们提倡和改正文风,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有异其二,《之江新语》精髓,在于为民。古代许多先贤提出“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得民者昌,失民者亡”等执政理念,作者在书中用了五十多篇文章,来表达执政为民的思想。如在《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做好“样子”》中提出“心系群众鱼得水,背离群众树断根”;在《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中呼吁“要拎着乌纱帽干事,不要捂着乌纱帽做官”;在《心无百姓莫为“官”》要求以“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的态度,真心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书中精髓体现,就在于明确表达:只有为民所思,为民所想,为民所为,才能走进群众心坎,获得群众由衷认可。

有异其三,《之江新语》真谛,在于修身。儒家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道家提倡“清静无为”修炼,佛家讲究“五蕴皆空”修行,作为一个共产党人,作者在书中揭示了修身是立党为公的真谛。如《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认为“于细微处见精神,于细微处也见品德”,要慎小事,拘小节,防微杜渐。书中诸多提倡共产党人加强修身的观点,既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又赋予“修身”以新的内涵。

品读此书,人皆有益。为政者,安民修己,望峰息心;为民者,安居乐业,感怀大德;为学者,安贫乐道,勤勉从容……正可谓是:“平实之风细修身,霈然德泽皆为民;且立之江赋新语,潮来潮往万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