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校服那些事儿 校服为何“穿不起”?

27.04.2015  13:55
原标题:说说校服那些事儿 校服为何“穿不起”?

原标题:说说校服那些事儿 校服为何“穿不起”?

近日,东莞知名微博“东莞学生部落”发帖称,东莞外国语学校发放的校服有12种不同季节的衣服,共有18件,费用需2180元。微博发布后引发网友热议,一些网友直呼“穿不起”。东莞外国语学校一位负责管理校服事宜的老师证实事情属实,但这名老师称校服价格是由市教育局联合多部门招标确定的。记者了解到,这一价格标准将在今年全市市直属中学执行。

多款订制”校服没有原罪

2180元的校服,这个价格确实给人以“穿不起”的感觉。然而,客观来说,这12种共计18件的校服,应该是我们极少看到的、一直存在于传说之中的“多款订制”校服,这给了许多网友眼前一亮的感觉——原来我国校服也可以做到款式多样、私人订制。

笔者认为,如果这些校服能够确保招标透明,程序合乎正义,则价格高或许并非问题。并且,还可能为奇丑无比的“中国式校服”吹来一阵新风。要知道,一件成年人的西装或礼服,只要是量身定做,价格基本都不会低于一两千元。

中国式校服”肇始于1993年4月,当时的国家教委印发了《关于加强城市中小学生穿学生装(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从那时起,校服开始在全国范围普及开来。但是,在统一校服的“行政命令”之下,学校更注重的往往是校服的统一效果,而不是美观效果。再加上囿于家庭收入和审美等问题,校服的花色与款式这些年也没有发生过变化。

花一样的年龄,应该穿花一样的校服。可是,肥大异常、色调单一的运动服却成为了“中国式校服”的唯一特点。而且,其中的很多还以“劣质”著称,甚至还会出现“毒校服”这样的安全事件。而一些地方教育系统,因为校服招投标问题,也被曝光出不少贪腐案件——在校服问题上,从来不缺少“苍蝇”。

改革“中国式校服”,势在必行。但若普及东莞这样“多款订制”校服,也面临许多困难。最关键的一点当属校服的费用问题。因为家庭间的收入存在差距,有些家庭能买得起漂亮高档的校服,但许多家庭则会感觉压力很大。财政发放补贴,全国范围内又缺少统一的标准;有些地方政府也不想承担这方面的负担。于是,在我国的校服问题上,就容易出现这样一个悖论:如果要便宜的,则只能沿用这些不太好看的;如果要高大上的“多款订制”,则必然面临“穿不起”的尴尬。

对此,教育部门有责任解决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对校服进行补贴,以公共财政推动这个关乎中国教育的面子问题。众所周知,我国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仅占到GDP的4%,这仅仅是一个“及格线”,相较于许多国家和地区,我国教育投入仍然非常少。因此,公共财政有责任对校服进行补贴。二是势必解决教育腐败尤其是校服腐败问题,把校服的招投标过程放在阳光之下,让学生和家长监控校服订制的全过程。

多款订制”的校服从来没有原罪——让我国校服变得美观漂亮和大方,只能走“多款订制”之路。有原罪的是,当下教育体制与公共财政对于校服乃至整个教育的投入不力;有原罪的是,教育权力仍然没有得到较好的约束与监督,利用校服进行权力寻租的现象仍然屡见不鲜。(王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