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百年名校”江财梦系列二十四——坚持抓好四个结合,掀开科研育人新篇章

18.04.2015  01:09
【编者按】栉风沐雨九十载,扬帆起航百年梦。2013年,勇于追梦的江财人风雨兼程中走过了90年的办学历程;2014年,善于弄潮的江财人振奋人心地提出了建设“百年名校”的宏伟梦想。2014年5月20日,王乔校长在《江西财大报》发表了题为《夯实“百年名校”根基,燃起“百年名校”梦想》的署名文章,对“百年名校”的发展定位、建设路径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深化了江财人对“百年名校”的思考,激发了江财人对“百年名校”的圆梦热忱。8月26日上午,我校在新余召开2014年暑期工作会议,围绕“内涵建设、创新发展,为实现‘百年名校’目标打下良好基础”的会议主题,暑期领导干部培训班全体同志参加会议,校党委书记廖进球、校长王乔分别在会上作重要讲话。廖进球书记以“凝心聚力 真抓实干 为建设‘百年名校’做出新贡献”为题,从使命自觉、发展自信、差距自省、奋发自强4个方面,对江西财经大学建设怎样的“百年名校”和怎样建成“百年名校”进行了系统思考与详细阐述,进一步深化了对奋力实现“百年名校”江财梦的认识与实践的新境界。

      为积极响应校党委号召,把“百年名校”江财梦宣传工作宣传好、组织好,新闻网推出助力“百年名校”江财梦系列,以飨读者。

     


    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十分重视大学生的科学研究,通过抓好四个结合,提高了学生参与学术科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了学生学术科技的质量和水平,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形成,充分发挥了科学研究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在全国“挑战杯”比赛、全国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大赛、全国城市规划专业竞赛、国家大学生创新计划训练项目等重要活动中取得磊磊硕果,彰显出旅城人的科研特性。

一、抓好校级+院级结合,构建科研育人的格局。

学院积极鼓励学生申报校级层面的科研课题,主要指国家大学生创新计划训练项目、校级科研课题等。坚持每年召开学生科研课题动员会,安排专业指导老师讲解,做到早动员、早准备、早实施。因而,近年来我院学生申报课题的积极性高涨,申报数量与申报率位于全校第一或第二。2012—2014年,学院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立项总数分别位于全校第2名、第1名、第1名,校级科研课题立项总数分别位于全校第3名、第5名和第2名,2012年首届校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题中标2项,占全校的50%,呈现出“小学院高立项”的现像。

针对没有入选学校层面的课题,学院再从其中选择部分项目进行资助,设立院级科研课题,指导教师的工作量与校级同等计算。2015年利用与宜春市旅发委合作的契机,围绕宜春市旅游发展研究,设立学生专项课题,每项资助金额2000元。从整体上形成了学校+学院(一般、专项)课题格局,推动学生科学研究的深入开展。

二、抓好社团+项目结合,拓展科研育人的路径。

  “实践技能的演兵场,科研提高的大平台。”学院以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为依托,成立了碧水行动协会,努力培养与专业能力相结合的特性,形成热爱专业的良好氛围,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产生了较强的社会影响力。

2012年,碧水行动协会项目《高校建筑节水现状调查、用水特征与潜力分析——以江西南昌高校为例》从全国近600个项目申报中脱颖而出,成功中标团中央保护母亲河——全国青少年生态环保社团小额资助欧莱雅项目,并获二类项目奖励;2013年,碧水行动协会项目《送下游一江清水——南昌市麦园垃圾场中下游河流水污染治理》中标中华环保基金会TOTO水环境基金会资助项目;《忧患与前景——南昌市碟子湖污染现状调研》项目入选远洋之帆公益基金会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环境方向全国校级优秀奖;2014年碧水人申报的《GDP崇拜下的大地之殇》荣获《南风窗》“调研中国”全国大学生调查奖学金,实现了我校在该项目的零突破,也是该项目2005年实施以来,江西省入选的第三个。通过社会项目引入,既促进了社团的发展,又提升了学生的科研水平,成功探索出社团承担科学研究职能。

三、抓好专业+竞赛结合,浓厚科研育人的氛围。

专业竞赛是提升学生专业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学院积极搭建以各专业全国性专业竞赛为主体的科技创新平台,让学生尽早地参与到科学研究和创新中去,使其由“”变“”、由被动“接受”变主动“创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锻炼了学生的科研能力。通过这几年的实践工作中,已经形成了学科竞赛的专业全覆盖,营造了浓浓的科研氛围。目前学院参与专业竞赛有全国高等院校BIM建模大赛、全国高等院校广联达算量、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大赛、全国城市规划专业调查(设计作品)大赛、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导游服务)大赛、中国环境艺术青年设计师设计竞赛等。

近三年来,我院学子共获得国际景观规划设计竞赛铜奖、全国城市规划专业竞赛中获佳作奖、全国工程管理专业BIM竞赛一等奖、二等奖,全国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大赛三等奖、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三等奖,获得专利授权10余项。在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江西赛区决赛中,学院2件作品分别获得了哲学社科类二等奖和自然科学类三等奖。

四、抓好课题(教师)+学生结合,提升科研育人的实效。

发挥科研育人的作用,提升其实效性,还要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引导学生进入教师科研课题之中,将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研究中学习,促进知识形成与发展。

学院结合教师课题多的特点,提出教师课题+学生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即要求教师的课题必须吸收三到四名学生参加,并纳入个人年终的工作量考核。如参加的课题有“江西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规划任务”、“江西兴国县旅游业总体规划”、“江西安义县乡村旅游规划”、“江西星子县土地利用规划”等。教师在带领学生做课题的过程,通过言传、身教,不仅完成了科研的各项具体工作,还培养了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作风,树了献身科学和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科研育人的实效性显著增强。(文/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    阮艳平   编辑/匡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