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胜:校长教授隔空对“骂”,何不当面论“道”

10.07.2014  12:01

  近日,厦门大学女副教授谢灵发给该校校长,指责其就餐“特权”的信,突然在网上走红。昨日,她对新京报记者表示,信是去年6月发的,并不是公开信,根据她的实地回访,涉事餐厅质量已有所改善。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则回应称,谢灵所言并不属实,是对他和厦门大学的诽谤。(7月9日《新京报》)

  教授说校长享受特权,校长说教授诽谤;教授说学校存在学术腐败问题,校长说教授学术剽窃……公说公理,婆说婆理,隔空对骂,好似两个“泼妇”。如此下去,弄得两败俱伤,对校长,对教授又有何益?对厦大又有何益?

  一个校长,一个教授,本为“一个战壕的战友”,校长负责学校管理,教授负责教学,只是分工不同罢了,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校长与教授之间有冲突,或有意见分歧,也属正常,都是学校内部的问题,本该在学校内部解决。现在到好,家丑外扬,满城风雨,弄得全天下的人都在看厦大的笑话?如此下去,教授的颜面何在?校长的颜面何在?厦大的颜面何在?

  事实上,从2005年开始,谢灵前前后后给校长写了许多封信,有学术腐败问题,有聘任制问题,还有像这次的特权问题,而且还发过短信、发过邮件。可是,不知道什么原因,谢灵从未得到校长的回复,更不说当面听取意见或面对面交流了。可能是校长日理万机,无暇顾及;可能是校长认为谢灵多事;可能是谢灵职低位卑,可能是校长也有难言之隐……

  但是,不管怎么说,作为一名校长,也是厦大的一家之长,如此对待“臣子”,都显得欠妥。由此,才造成了今天,谢灵与校长之间的针锋相对,甚至两败俱伤。要知道,谢灵伤的仅是个人,而校长伤的,不仅是自己,还有厦大。

  其实,有没有学术腐败问题?聘任制存不存在问题?有没有特权问题?针对教授的反映和检举,都应当有个“交待”。如果确有其事,就要纠正或改正;如果子无虚有,就要处分当事人。就是由于校长与教授之间缺少一个交流平台,把本身很简单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弄得越来越复杂,矛盾越来越激化。应当说,其主要责任不在谢灵,即使谢灵也有缺点或不足。

  所以说,解铃还需系铃人。作为一校之长,应当放下尊驾,主动找谢灵交换意见。其实,多听听不同的声音,并不是一件坏事。如果感觉自己得到了尊重,想必,谢灵也不会无休止地纠缠下去。也许,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更是公众想要看到的结果。否则,厦大真的再也伤不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