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投奔根据地的知识青年看到什么感到悲观?

18.06.2015  17:28

  核心提示:关向应政委给我留下的印象是他考虑事情非常深刻、细致、周到,很善于做思想工作。那时我们从敌占区过来的知识青年都是带着满腔热情投身革命的,但在解放区他们也看到了很多不合理的现象,一些领导搞特殊化,使大家感到有些迷茫,甚至悲观。关向应政委及时观察到了这些思想动态,便找新参加革命的知识青年谈话。

  本文摘自《文史春秋》2005年第09期,作者:罗立斌,原题为:回忆和八路军一二○师几位老首长相处的日子

  作者简介:罗立斌,广东东莞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冀察热区挺进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冀察军区团政委,晋察冀野战军纵队政治部宣传部部长、旅副政委。建国后,任师政委。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政委、文化部部长、兵团政治部副主任。1958年回国。后任对外文委司长,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农村政治部主任、自治区区委常委,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因病于2009年3月17日6时18分在南宁逝世,享年93岁。

  值此抗日战争胜利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回忆往事,特别是回忆起和八路军一二○师几位老首长相处的日子,历历如在眼前。

  1936年10月,我在北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党派我到西安张学良的东北军,以北平大学生的身份当了兵,当时叫做“东北军学兵队”。“西安事变”时我们就守卫在西安的一些城门楼上。1937年2月,党派我到东北军新军抗日先锋总队任某大队指导员,兼任《解放日报》(西北版)副刊《士兵呼声》的主编。之后又派我去西安南边的王曲,给张学良、杨虎城挂名正、副团长的东北军军官训练团当政治教官。

  “西安事变”后,东北军右派势力猖狂,革命的抗日力量受到了压制。我几经周折,1937年7月被党派到归绥(呼和浩特)顾颉刚主持的通俗读物编刊社当了编辑,后编刊社转移到了太原。我们到太原的八路军办事处,彭雪枫主任找我们谈,说现在八路军一二○师正经过太原,很愿意吸收你们这些知识青年参军。我于是赶快报名,被分配到一二○师政治部。

  当时是国共合作时期,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由一一五师、一二九师和一二○师3个师组成。一二○师的前身是红二方面军,红二方面军是由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合并而成的。

  红六军团的军政委员会主席是任弼时,军团长是肖克,政委是王震;红二军团的军团长是贺龙,政委是关向应。1936年12月任弼时调到前敌总指挥部,在毛主席身边工作,国共合作后任八路军政治部主任。一二○师的领导班子是师长贺龙、副师长肖克、师政委关向应、三五九旅旅长王震。

  贺龙师长平易近人,爱和我们这些学生兵打交道。他经常问我在东北军时国民党官兵的一些情况。师政治部主任甘泗淇分配我编写了战士政治教材、文化教材、干部政治教材后,贺龙师长一次在路上碰到我,就问:“战士教材、文化教材是你编写的吗?”我回答:“是啊。”他伸出大拇指说:“编得很好。”那时官兵之间距离很小,晚饭后“游戏”时间,我们经常到司令部同领导聊天,“摆龙门阵”。

  贺龙师长参加北伐战争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第一师师长、第二十军军长。他是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的总指挥、中国红色军队的创始人之一,后赴湘鄂西开辟革命根据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是十大元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