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婷婷:根治“一号难求”要杜绝“号贩子”钻空子

23.09.2015  18:09

  一名刘姓患者日前电话预约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专家号”,从早晨五六点钟开始拨打114电话,手持电话等了两三个小时才挂上号。北京60多家医院三年前推出预约挂号服务,直到今天一些知名医院“专家号”还是很难预约到。奇怪的是,患者可以从“号贩子”手中买到“专家号”。(新华网9月22日)

  大医院挂号难,尤其是挂像北京这种一线城市大医院的特色科室的号更是难上加难,而普通门诊的资源闲置情况却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为了缓解这种情况,北京多家医院适时推出预约挂号服务,但大医院挂号难的窘境似乎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而“号贩子”就是干扰该服务效果的罪魁祸首。

  “号贩子”之所以能够得逞,就是看准了几个“空子”:一是患者及其家属的“空子”,他们看病心切,为了能够尽快得到医治,他们往往选择“不走寻常路”,想通过走“号贩子”这一捷径与时间赛跑,于是给了“号贩子”“钻空子”提供了平台;二是医疗资源的“空子”,随着人们对医疗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和分配不均与增多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正在日益凸显,导致“号贩子”在“钻空子”游戏中乐此不疲;三是转诊机制的“空子”,不得不承认,医疗系统的转诊机制确实存在一定漏洞,一些普通常见病在地方医院可以看,但是往往有人“小题大做”,只是普通的感冒发烧也要去北京这种大城市的医院挂“专家号”,导致一些医疗资源闲置,这又何尝不是对医疗资源的浪费?

  如何缓解这厢“一号难求”,那厢“号源闲置”的窘境,让“号贩子”不在有“钻空子”的可乘之机,笔者以为,为患者及其家属创造一个健康良好的就医条件和就医环境编织一张“无懈可击”的防护网是当务之急。

  首先,患者及其家属要建立良好的心态,理智行动。人吃五谷杂粮,难免会生病,身体上的疾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由此引发不良心态,病急乱投医。因此,要事半功倍,就要学会理性认识疾病,理性选择医治方案,切莫让盲目无知战胜了理智,被“号贩子”牵着鼻子走。

  其次,调整就医模式,建立健全的医疗系统转诊机制。由于优质医疗资源或“专家号”总量有限,这就需要地方医疗部门谨慎判断患者病情,给患者及家属科学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严格建立健全分层转诊机制,对于不符合转诊标准和要求的患者一律不予转诊,这是缓解这厢“一号难求”,那厢“号源闲置”这一“结构性挂号难”的有效方法。

  再次,发动社会力量办医,增加医疗资源总量,并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公共医疗资源供需矛盾的根除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为了节约办医成本,完全可以借助“众筹”的力量,通过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扶持社会力量办医;同时,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尤其是对优质资源的分配,以满足患者多元化的医疗需求。

  当然,编织这张无形的防护网还需要发挥相关的法律手段,不断优化号源管理和挂号平台以及广大患者的监督举报等配套设施的作用,同时,加大对“号贩子”的打击惩处力度。唯有如此,才能让“号贩子”“无空可钻”,才能为患者及其家属打造一个健康良好的就医生态环境,从根本上增强人们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