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管治疗后牙齿为何还是痛?(图)

03.01.2014  18:49

受访专家/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科主任 陈伟良

        半年前,王阿姨做了根管治疗后疼痛虽有所改善,但总觉得不时有些隐隐作痛,再去复诊医生也没检查出什么原因,那么到底是哪里出了错?是旧患还是新问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科主任陈伟良教授表示,经过仔细检查后,发现患者的牙齿根管有变异,上次根管治疗时遗漏了一个根管,因此才会疼痛。

        陈伟良教授解释,所谓“根管治疗”,俗称抽神经或度牙根,就是将有病变的牙齿髓腔打开,用各种治疗器械清除牙齿髓腔和根管内发炎或坏死的牙髓组织,将髓腔和根管消毒后,用牙胶等材料把抽除牙神经的根管严密封填起来,避免牙齿根管的再感染的治疗手段。可以说,根管治疗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有效方法。

        即使如此,根管治疗仍会因根管遗漏,根管钙化等原因,使根管治疗时根管清理不彻底,根管内仍残留有活力的牙髓或病原微生物,导致根管治疗失败。而根管内异物堵塞,或根管内折断器械也是导致根管治疗无法完善治疗的原因之一。陈伟良表示,有效取出根管内堵塞的异物或折断器械,可提高根管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往碰到这些病例,医生往往束手无策,就算尝试取出异物或折断器械也容易发生其他并发症。但现在在治疗中配合根管显微镜,可以充分暴露折断器械,可微创、安全地取出大部分折断器械,从而完善患牙的根管治疗。” 

        根管治疗为什么需要使用显微镜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科医生庄沛林介绍,人的牙根是被牙槽骨所包绕的,在传统的根管治疗过程中医生几乎不能看见根管内结构,仅仅凭借X线片可稍稍了解牙根和根管的情况,医生只能凭手感进行判断和治疗。但如果能放大髓腔和根管结构的影像,使医生能够看清楚髓腔和根管内部的结构,精细操作,则可以明显提高了根管治疗的质量。所以,根管显微镜可以说是“细节决定成败”的关键。

        庄沛林表明,临床上有些根管存在变异,或钙化,或位置隐匿,或根管细小,导致肉眼难以察觉。比如一些做过牙髓塑化治疗的失败病例,由于髓腔和根管内存在较多红褐色或深褐色的塑化剂,增加了根管口定位的难度。又或者是根管壁穿孔的患牙,以往使用外科方法修补或直接拔除。但通过根管显微镜的良好照明好局部放大,使医生可以清晰地辨别和定位,无疑增加治疗成功率。

        文/羊城晚报记者 谢哲 通讯员 王海芳 图/新华社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