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泽县桃红岭保护区——世代坚守的"护鹿人"

14.07.2015  17:03

桃红岭自然保护区的梅花鹿

    “山有文禽奇兽,美鹿争鸣”,在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志上早有此记载,1980年,在彭泽县桃红岭发现第一张梅花鹿皮,通过专家鉴定为野生梅花鹿南方亚种,由此揭开了梅花鹿在此栖息繁衍的神秘面纱。

    梅花鹿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濒危野生动物,而华南亚种是现存梅花鹿亚种中最濒危的一种,为了保护这一濒临灭绝的珍贵物种,江西省人民政府于1981年建立了江西省桃红岭梅花鹿保护区。2001年6月,桃红岭梅花鹿保护区晋升为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也成为了全国唯一以保护梅花鹿华南亚种及其生态系统为主的保护区。

    然而,在远离人烟的深山中,有着这样一群人,他们收入微薄却耐得住寂寞,多年来坚守在这片面积达12500公顷的山林中,保护着濒临灭绝的梅花鹿。

     子承父业当好“护鹿人

     王超在保护区外围排查钢丝夹

    今年35岁的王超是江西桃红岭梅花鹿黄花保护管理站的负责人,在保护区工作已经有16个年头了。他的父亲王志文是这里的第一代护鹿人,上世纪八十年代,桃红岭自然保护区在很多人眼里是“艰难”、“清苦”的,没有电灯、电话、电视,没有自来水,就连喝水和用水都得到几里外的井口去挑,很多人对此望而却步。但在父辈王志文眼里,自然保护区是一项大有可为的事业,他和好友王跃以及当时解放军某野战军退伍的吴建冬等人毅然决定在这条件艰苦的自然保护区扎根下来。

    通过不断奋斗,他们不仅把自己的青春和一生都奉献给了这项事业,而且还深深地影响了下一代,纷纷子承父业,成为新一代的护鹿人。

    桃红岭生态监测站是这个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集科研监测、自然保护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它地处保护区中心部位海拔四五百米的山头上,2012年以前,这里不通公路。日常工作和生活用品只能从巡护站靠肩挑背驮运上山,王超和王跃的儿子王淋波等一批年轻工作者就在这高山上的生态监测站开始了漫长的护鹿之旅。

    梅花鹿是晨夕动物,一般都是在凌晨和傍晚采食,白天躲在森林中反刍。为了能够记录和监测保存梅花鹿的活动情况和生活习性,王超他们经常于凌晨三四点起床,到山上的观测点潜伏起来。梅花鹿生性警觉,他们只有用手机的微光静静蹲守,才有可能听到鹿的鸣叫,看到鹿的奔跑。夜间的风,寒意十分,他们的身子经常被冻得麻木,在这里干长了都会患上风湿病。十年来,他们练就了坚韧不拔的意志,不断地坚持开展监测工作,记录了大量梅花鹿活动的珍贵资料。

     摔伤骨折成了家常便饭

     监测站装上了监控设备

    2004年,生态监测站装上了一套先进的远程红外线闭路电视监控系统,8个摄像头可以通过微波将监测到的内容及时发射到监测站内的监控室,实现了对保护区内的梅花鹿进行遥控式的观察和保护。由于监控系统都分布在荒山野岭,防避雷电尤其重要。王超他们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随时收听天气预报。当时的监测基站处于不通路的状况,雷电一来很容易就将山上这些“宝贝”击坏。王超和当时的监测站长朱欢兵每次都要在各个监控点来回奔跑十多里崎岖的山路,把这些电源关闭,以减少雷电造成的损失。

    “有一次朱站长发现一个摄像机的防水螺丝有松动,为了抢救这个设备,他爬到高杆上进行维护,愣是在暴雨中淋了一两个小时,摄像机保住了,可是自己却从高杆子上摔下来,身体多处骨折。”王超回忆到,他们在巡护过程中摔跤是常有的事,原来上山不通公路,有时候骑摩托车就很容易被石头绊倒,很多同志都不慎失手从山坡滚下,摔到过骨折、休克的状态,旁边就是几十米深的悬崖。由于监测站人手不够,一个站点只有三四个人,再加上巡护面积广,他们经常是受伤之后绑着绷带继续来上班。

    除了保护设备,宣传教育也是自然保护区管理和保护工作的重要环节,站点的巡护人员经常要到保护区的周边进行巡回宣传教育。记者跟随采访的时候发现,从站点到上山十几里的路程,王超一路都能与同村人唠嗑上几句。王超告诉记者,为了做好工作,周边每家每户居民他都去过。

    以往来看,周边的农户普遍都存在“靠山吃山”的理念。为了降低和杜绝此类事情的发生,王超他们只能是每家每户走访做工作,努力营造出人与动物和谐发展的社会环境。为了梅花鹿和家庭两不误,他把妻女也接到了工作站生活,特地养了只小狗让女儿解闷。得到家里人的支持,王超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护鹿人这个角色当中去。王超说,中途陆续有一些年轻人考进来,由于条件比较艰苦,部分人选择提前撤离。“在这里就像大浪淘沙,没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很难坚持下来。”如今,看着野生梅花鹿的数量日益增多,他自己也十分开心。

     野猪种群压缩鹿种空间

    通过保护区几代护鹿人三十年的努力以及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野生梅花鹿种群从最早的60头增加到了现在的400头左右,相对目前全国的野生梅花鹿种群数量也不过千余头的数据,这足以让保护区管理局的工作人员感到骄傲和自豪。

    然而,在新时期下又有新的问题在等待着他们。据工作人员调查发现,桃红岭梅花鹿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较二十年前相比,植被的多样性更加丰富,动物种群数量也在快速增长,然而这些年梅花鹿的种群自然增长情况势头渐缓。据分析,由于多年来实施严格的封山育林政策,目前保护区内不少地带的植被已恢复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原先优质的灌草丛生境也有相当大一部分转化为茂盛的灌木林和小乔木林,草地面积在逐步减少,植被高度在不断增加。而梅花鹿一般只能觅食到高度低于1.7米的灌木枝条,在冬春季节梅花鹿食物资源受限制的时期,植被高度的增加反而使梅花鹿的有效食物资源减少,这对梅花鹿的生存和种群发展不利。

    另一方面,因国家采取禁枪、禁猎的政策,尽管包括梅花鹿在内的森林资源都得到了有效保护,但同时也造成了保护区内的野猪泛滥。由于野猪爱拱食多种梅花鹿喜食植物的根茎,平均深度可达15厘米,由此带来的后果就是植被遭毁坏,水土流失,草场的破坏非常严重,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减少了梅花鹿的食物资源量。

    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刘武华告诉记者,他们通过砍伐与矮化等人工干预方式,对梅花鹿栖息地进行了改良。同时也希望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采取切实措施,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尽早实现桃红岭梅花鹿的生境改良工程,促进梅花鹿种群的健康增长。

    “我们坚守在这里,是一份责任,也希望人与自然能够和谐共处,做好保护区的护鹿人,我们很自豪!”——江西桃红岭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体工作者这样说。(记者 袁育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