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投毒案事发一周年:人心的雾霾和底线

04.04.2014  12:32

编者按——四月是最残忍的季节。对于复旦投毒案双方的两个家庭来说,大概更是如此。去年的4月1日,黄洋在学校寝室喝下一口水,这就是过程扑朔迷离结果却出乎意料的复旦投毒案的开始。到现在,此事已过去整整一年。

涉嫌投毒的林森浩被判死刑,而他的父亲还在试图寻找黄家人求得原谅,以救回儿子的命。而黄家人避而不见甚至躲到了乡下。

事发后,复旦大学官方微博这样写道,“家长失去爱子,学校失去宝贵学生”。但是,这难道就仅仅是这两个家庭之殇吗?

复旦投毒案事发一周年

去年的4月1日,黄洋在学校寝室喝下一口水,随即身体不适入院,后经调查确认为室友投毒所害。目前,案件已过一审,涉嫌投毒的林森浩被判死刑。

一年过去,黄父黄国强表现得仍旧冷静,母亲杨国华至今也没有走出儿子去世后的悲痛。

与黄家人不同,林父林尊耀至今仍瞒着病重的妻子,独自承受着儿子带来的一切痛苦和折磨。

黄家为避林家人

躲到了乡下

1日的川东南阳光明媚,黄国强挽起裤腿下了田去,帮着亲戚移稻插秧——为了躲避林家人的“骚扰”,这位受害者的父亲带着家人回到荣县乡间,过起了看似平静的生活。

在这里,他们跟所有亲戚商量好,把住址严格对外保密,他们留下一句“”话:“(林家人)再来骚扰,我们要打 110了!”

黄洋的母亲杨国华告诉记者,林家人近期已经上门两次,但是她不希望见到林家任何人,只希望得到公道。“看到他们就想起洋洋,想起洋洋痛苦的样子。”杨国华的声音有些颤抖,“他们要上诉就上诉嘛,不要来骚扰我们了,我们就等法院的公正判决。”“我们就想过平静的生活,不想让他们再在伤口上撒盐。”杨国华说,一家人在乡下过得还算安心,想一直住到二审结束后再商量去处。

去年年底,黄洋的骨灰已安葬在荣县公墓,距离他们在荣县县城的家不过几公里距离,但是黄家人仍旧选择短暂分别。杨国华说,前几天曾到洋洋的墓前看望,只是“现在还没有得到公道,我们不知道跟他说什么……

林家数次上门道歉

黄家一直闭门不见

在苦等多日后,林家人终于回到了广东汕头。林森浩的伯父林先生告诉记者,在两次求见遇阻后,林家人回到了家,至今不过一周。而两次拜访之旅,花去3月的大部分时间。

两次找到他们家去,反应都很激烈,我们也没办法。”林先生说,3月初,他同林森浩的父亲、他的哥哥林尊耀一起,辗转赶到黄洋的老家,试图与黄洋家人见面,对方却一直闭门不见,“我能理解他们家的态度,换作是任何一个人都可能会是这样的表现,但是我们还是会请求见面,我们只求见面,不管是下跪道歉谢罪,还是赔偿问题,我们都可以坐下来谈。”林先生说,“如果他们同意,不要说两次三次,哪怕是十次我们都愿意去。”“就这个事情,我们整个家都完全垮了。”林先生说,林尊耀回到家后,一直吃不下睡不着,每天都是神情憔悴的样子,“包括我的嫂子,她有类风湿心脏病,就连一审结果都没敢告诉她,现在这种情况,更难了。

林先生介绍,在返回广东前,林家人再次来到黄洋的墓前,林尊耀在墓碑前驻足良久,说了一段话:“黄洋同学,因为我儿子的错误,造成今天这种天大的悲剧,我很痛心,很内疚,希望你能一路走好……

林家说当时被律师误导

才没及时道歉补偿

去年的4月3日晚上,黄国强抵达上海,来到病倒的黄洋身边。此后,黄国强陪伴儿子,度过了人生最后14天,更多时候他只是守候在中山医院重症监护室外。每天揣着儿子的手机,用儿子的微信号跟他的朋友们交流。后来他拿着儿子的死亡证明,到银行注销信用卡,抹掉“黄洋”在银行的所有信息……

直到4月16日,警方确认,林森浩是投毒案唯一的犯罪嫌疑人。林尊耀在同一天赶到上海,58岁的他第一次坐飞机。今年2月案件一审宣判时,林尊耀找到黄家人,想道歉,想补偿。林尊耀说他胡乱当中聘请的律师误导了他,“律师说:没有一两百万,两手空空,你去做什么?你去见人家管什么用?始终就是一句话,没必要去,别给他们添乱。”迟来的道歉,没有得到黄家人丝毫的谅解。

人心的雾霾和底线

一次下毒,两个家庭被毁,谁该三思?

林森浩在开庭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情淡然,他说,“我感觉自己就是一个很负面的存在。……对待黄洋(中毒)这个事情,我没有去积极挽救处理”。

复旦大学则表示将加强对学生相关的教育。而有点黑色幽默的是,在2010年,时任复旦大学校长的杨玉良曾批评学生的功利化倾向,“我们培养的学生,要有对个人、对整个国家、对人类的责任感。如果学校教育只注重知识,不重视德性培养,那么培养的人越有知识,越可能成为社会的祸害。

数年以后,一个复旦的医学生,以其所学来投毒。

这究竟是学生性格偏执的极端个例还是教育失败的典型案例,各有各的看法。但这无法改变此事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皆输的局面。

现在社会转型,各种利益冲突加剧,每个人都面对压力,都会觉得委屈,每个人的心都会像林森浩一样蒙上雾霾。但是这种暴戾之气的雾霾并非没有解药。那就是做人的底线。

林森浩说,一旦生活琐事上有不顺心或不自在,他就会很容易产生报复行为。“既然他伤害了我,那我也伤害他。伤害别人身体这种行为,当时来说,在我这里不是一个底线。

伤害别人还不是底线,那么什么才是底线。

上海政法学院社会管理学院院长章友德评论,林森浩人性的缺陷并不能成为其杀人的借口。“他不仅突破了一个医学院学生的道德底线,更重要的是突破了法律的底线、做人的底线。这种行为应该受到法律的严惩。

林森浩应该是一面镜子,我们对着他,照出自己每个人心上的雾霾,而能有所触动。

让人唏嘘的是,去年的4月初,林森浩还告诉父亲,自己清明节不能回家,但是第二年清明节就可以回家扫墓。而现在的情况是,他父亲很可能白发人送黑发人。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