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老水利”的赤子之心

26.07.2016  12:35

  胡子里长满故事,憨笑中埋着乡音…小米饭把我养育,风雨中教我做人…”

  每当听到彭丽媛的这首歌,都会被一种浓厚的乡土情感动。或许,每个人对父老乡亲大海般深沉的情,会随着年轮的增长沉淀发酵;但那金子般闪亮的心,则会永远是一颗赤子之心…

  镜头一: 7月23日下午3:00,气温41℃,采访组的车子行驶在鄱阳县莲湖乡莲湖乡莲北圩上,正在赶往一位当地村民口口相传的“拄着拐杖巡堤的老人”的家。

  “什么?老人不在家?不是事先说好在家等嘛,这么热的天儿老人不会又出来巡堤了吧?”来电是鄱阳县委宣传部操海鹏部长的,“是啊,老人刚刚巡完,就在莲北圩防汛指挥部”。

  这位老人便是胡兆青(图左一),现年87岁,莲湖乡一名退休的乡农田水利干部。在指挥部见到老人后,寒暄了一番。因年老耳朵不大灵敏,和老人的交谈基本上是靠老人家女儿胡晓燕“同声翻译”的,唯独笔者在提到“莲北圩”三个字时,还没等女儿“翻译”,老人家就来了精神,“莲北圩就是1971年时在我手上建的,有感情呐”,老人家一手拿着巡堤时拄的木棍在地上比划一手打着手势和笔者讲起了莲北圩的历史,真是如数家珍,哪段是什么土质,哪个地方容易出什么险,出险了该用哪种措施处置,他了然于胸。

  “在家他憋不住,每天都要拄着手里的破棍子来看一遍,家里人都说他这一把老骨头去了圩上非但帮不了多少忙人家还要腾出人手看护你,犟得很,谁劝都不听”,女儿胡晓燕抱怨道。

  但情况并非如此,据鄱阳县水利局吴卫国高工讲,只要一下大雨,老人家晚上就会睡不着觉。自莲北圩水位超警戒线以来,基本上每一次出险老人家都在现场,并为技术员除险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意见,更重要的是,老人只要在那儿,就会给年轻人一种精神鼓舞。是呀,正是有了像胡兆青样的老人的“睡不着”,才有了父老乡亲的“睡的香”。

  镜头二: 鄱阳县雅鹊湖乡政府会议室内,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指着墙上的鸦鹊湖乡行政区划图向笔者介绍着,“这个地段今年出现泡泉3次,这个位置前几天出现了穿洞,这个点今年出现了一个跌窝...

  “老人家,您简直是乡里的‘活地图’呀”,听到笔者这样夸赞他,老人家咧开嘴,笑的跟个小孩子一样。眼前的这位老人就是石幼子,现年72岁,在鸦鹊湖乡政府工作了45年。

  时间镜头转回到7月8日近凌晨,巡堤人员在西河东联圩新建村大湾段发现泡泉,石幼子得知后,凌晨一点来到险段参与抢险,同水利专家一起制定抢险方案,而后同当地干群经过近3个小时的奋战成功控制住险情。

  可谁又知,2006年,石幼子被查出患有中晚期结肠癌,所幸手术成功。2007年又因胆结石做了胆囊切除手术。2014年1月,因严重的冠心病,做了心脏支架手术。医生再三告诫他,一定要静养,不能劳累。抢险的前一天,那是石幼子才从省城复查完病情回家。

  “他们阻止有什么用,我的根在这里呀,那种情结你们懂吧。在父老乡亲眼里,保圩就是保命,守堤就是守家啊!能为这么多人的家和命出一份力,是我幼子的荣耀啊!”当问及石幼子不顾个人安危跑去抢险家人有没有阻拦时,老人家锁住眉头,语气显然有些着急。

  “老家伙这些天和我们一起处置了高家圩、西河东联圩等泡泉4起了,没险情时他就去巡堤,闲不住的。”莲湖乡党委书记夏义日说完叹了一口气。

  采访完毕,正值晚饭时间,本想在乡政府和老人家趁着晚饭再多聊会儿,拗不过,他坚持骑着自己的摩托车再去巡一次堤。看着黄昏下老石远去的背影,不得不承认,这真是一头“老黄牛”。

  镜头三: 一旦发现这种情况,就叫穿洞,最有效的法子就是进行‘外科手术’...”当天,笔者来到莲北圩上时,一个老大爷正在给围在旁边的几个村民普及着防汛抢险常识,村民听评书一样津津有味。听说,这位老人自打退休后,当地每年的防汛抢险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只要老胡在这儿,我们心里就踏实。”说这话的是莲湖乡乡长江敏。讲“评书”的这位即老胡—胡安虎(图左一),67岁,退休前是莲湖乡分管农田水利的副乡长,退休后成了十里八村有名的防汛抢险“土专家”。

  据当地村民讲,老胡讲的“外科手术”就是圩堤在遇到管涌、穿孔等情况时,对堤身进行“开膛破肚”,在前两天,这个“土法子”让市里专家总结成了一套“新技术”,都得到了上饶市委马承祖书记的肯定,还要在全市推广应用呢。

  原来,7月7日来,莲北圩堤多处出现管涌、穿洞等险情,在传统方法奏效不明显的情况下,老胡从医学上的“心脏搭桥手术”中获取灵感,在有经验的专家确定大致穿洞位置后,大胆提出了在堤身两侧大量填土,形成一个阻挡湖水的包围圈,再对穿洞位置进行“开膛破肚”,找准渗水漏洞,再使用黏土夯筑截水墙,就这样,险情得到了控制。市里防汛专家龚建新等人从中汲取精华,经过科学总结,形成了一套叫做“黏土截水墙”的新技术。

  据悉,应用该项技术至今已成功处理堤身穿孔、穿洞险情近40次,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当然,“土专家”老胡对此功不可没。

  “只要有用得着我的地方,我随叫随到。工作可以有退休,保卫脚下这片土地永远没有退休,因为这是我们父老的命根子呀!”老胡不无自豪的讲道。

  好一个“工作可以有退休,保卫脚下这片土地永远没有退休”!真是“退而不休献余热,老不倚老写新篇”呐!

  时至此刻,已是日暮,敲下这几段文字,抬头看看远方的夕阳,想象着她洒在鄱湖中的壮景,真想为刘禹锡的《酬乐天咏老见示》再添一句:夕阳无限好,何惧近黄昏?
  (文中图片均由鄱阳县县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