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荣桓反思肃反:给敌人可乘之机差点全军覆灭

14.09.2015  16:50

  一、目前的任务

  目前我师的任务是创造抱犊崮山区,使之成为八路军在山东单独的根据地,配合坚持平原游击战争,坚持敌后游击战争。这是战略上的任务,须以战斗的姿态来完成,须党政军三位一体配合才能完成。

  二、肃反工作

  在新阶段中,民族和阶级的敌人利用各种方式向我党、我军进攻。如反共、反八路“运动”发生。对此,我们应反对麻木不仁的现象。

  苏鲁豫边区〔2〕反托斗争的经过:

  A.反托斗争的经过:

  肃反工作没有掌握在党的委员会的手中,而被一个来历不明的新党员〔3〕所操纵。该员只用肉刑和口供,没有区别轻重及主次而慎重处置,因而造成地方党中的干部互相猜忌,引起友军、友党、政府〔4〕对我之怀疑,妨碍工作的开展,几乎有全党、全军〔5〕覆灭的危险。

  B.反托斗争中的经验教训:

  1.不是整个反托路线上的错误,而是方法上的错误〔6〕——单听信口供,而口供是从刑罚中得来的。把反托斗争神秘化,不发动群众搞反托运动,不在群众中进行教育,引起部队与群众的恐慌。

  2.对于干部的了解无原则性。对干部不仅看他的过去,而须看他的现在;不仅看缺点,而应看到优点。要熟悉干部,正确使用干部,这是正确的干部政策,信任干部应有原则性。

  3.不能开展党内正确的思想斗争。党内有浓厚的、和平的、自由主义的思想存在。思想斗争不开展,因而不能及时纠正同志间的错误。把肃反斗争代替了党内思想斗争;把同志的个别错误与托派的行为混成一谈。

  4.党的组织不严密,党的教育非常缺乏。新成分的吸收,非无产阶级的、不好的思想意识反映到党内来,搞宗派主义,组织观念薄弱,闹个人意气,互相猜忌议论,破坏彼此间应有的信任,闹无原则的纠纷等,给敌人以可乘之机。

  5.党内阶级教育不够,表现没有共产党员的气节和立场。

  6.干部自我批评差,不很好地接受党的教育,不愿意学习,老大现象,表现贪污、腐化、堕落等,降低了群众对党的信任。

  7.在统一战线中的肃反工作。在统一战线中应注意到发动群众进行广泛的政治斗争,简单的打、杀政策是不妥当的。应在肃反中坚持巩固统一战线。

  C.此次反托斗争中的损失:

  1.党的组织工作、地方工作,受了莫大的损失。党组织的溃散,党信仰的降低,主力部队威信的损失,影响群众工作的开展。

  2.统一战线受到部分的损失,影响到同情者对我们的疏远,同情者与我们之间造成了一些裂痕,磨擦问题将更严重。

  3.影响到整个共产党、八路军的信仰和威信。

  4.影响到将来苏鲁豫边区工作的开展和扩大。

  三、克服部队不良现象

  1.个别干部在现在环境中进步不够,不参加党的生活,不参加政治学习,老大现象的存在。

  2.养尊处优的现象,讲究生活优裕,工作不尽职。克服的办法:应工作第一,生活次之。

  3.狭隘的意气,不识大体,成见对人,互相猜忌。克服的办法:应互相谅解,自我批评。

  4.工作方式问题。对人批评苛刻,对自己宽大为怀,是不妥当的。小的不抓,大的抓不到(如日常生活及工作的制度不健全,缺乏内容),不深入连队。

  注释:

  本文是罗荣桓在鲁南阜阳干部会议上的报告。报告除总结了“肃托”的经验教训外,还提出创造抱犊崮山区为八路军单独的根据地。根据梁必业的笔记整理。梁时任第一一五师直属政治处主任。题目为编者所加。

  〔1〕“肃托”扩大化,“托派”是俄国工人运动中以托洛茨基为首的一个派别。在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中犯有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的陈独秀等人,曾在一 九三一年五月成立过托派“中央”,进行反党活动。陈独秀被国民党逮捕,托派组织即发生了分化。抗战期间,托派并无统一的组织,我党我军内部也没有潜伏着一 个从上到下的托派组织。一九三七年十一月,王明和康生从苏联一回国,就大肆鼓吹“肃托”。一九三八年一月,康生抛出题为《铲除日本帝国主义的走狗——托洛 茨基匪帮》的长文,把“肃托”和抗日相提并论。后来康生又担任了中央情报部、中央社会部部长,直接掌管“肃托”大权,错捕错杀了一些好同志,其恶劣影响波 及全国。湖西“肃托事件”是一起重大的历史冤案。一九三九年八月至十一月间,边区内错误地开展了“肃托”斗争,许多党、政、军干部被诬为“托派分子”,先 后被逮捕、受审查,有的被错杀,整个边区的党组织一度陷于瘫痪,给革命事业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损失。一九三九年十一月,罗荣桓闻讯后赶往湖西,果断制正了这 一事件。后来,从一九四○年至一九四五年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曾先后作过多次处理。一九八三年十二月,经中共中央批准,予以彻底平反。

  〔2〕苏鲁豫边区,即微山湖以西江苏、山东、河南三省交界地区。中共湖西地委。在发生“肃托”事件时,属中共苏鲁豫地区委员会领导。

  〔3〕一个来历不明的新党员,指当时任湖西区地委组织部长的王须仁。王原是一个来历不明的人物。七七事变前,他在北平读书时据说加入过共产党,以后被 捕自首。抗战后,他和北平流亡学生一起到山东,先在国民党军中任职,以后加入湖西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二总队。由于他善于阿谀奉承,钻营投机,被区党委书记看 中,委以重任,以致酿成大祸,后来畏罪自杀。

  〔4〕政府,指当时国民党山东省政府。

  〔5〕全党、全军,指湖西地区的中国共产党和她所领导的军队。

  〔6〕不是整个反托路线上的错误,而是方法上的错误:“肃托”,是从上往下贯彻的,罗荣桓作为一个战略区的负责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不可能完全 予以否定的。但是他能及时发现湖西“肃托”的错误,采取果断措施,制止了这一错误,挽救了湖西抗日根据地。《罗荣桓军事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