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云风:真相未明,舆论怎可一边倒

28.05.2014  10:14

  湖北省作协主席、作家方方通过微博爆料称,湖北省作协向中国作协推荐的鲁迅文学奖某个参评作品存在问题,该诗人“诗写得很差”,推荐前就到处活动,但他却把所有评委搞定,以全票通过,获得湖北省作协的推荐入围鲁迅文学奖诗歌类参评目录。对此,柳忠秧回应:“根本不知道评委是谁,绝对没有跟评委拉关系。方方女士的指控是根据她个人推理判断,站不住脚的。”(5月27日《新京报》)

  在方方爆出如此重磅消息后,似乎注定了网络舆论的一边倒,惊涛骇浪之下,该事件另一焦点人物柳忠秧被批判也在情理之中。然而在方方未拿出更多的证据之前,真相未明,舆论狂欢式地批判,难免会造成误伤。

  其实,从事件被曝光,舆论的走向就被引导了。首先是方方的身份,作为湖北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既有社会身份又有政治身份,公众倾向于相信方方不会说谎;其次是爆料的话题契合了当前反腐的主题,作品差,活动能力强,这种强烈的对冲让公众难以接受;再次是方方贴出柳忠秧的那首诗:“国民党共产党,开天辟地。讲习所黄埔军,众志成城。陈独秀孙逸仙,国共合作。蒋中正毛泽东,兄弟并肩。”平心而论,水平真差,公众对于写这种水平诗歌的人竟然全票通过初选,更是难以接受;最后,是鲁迅文学奖在以往的评奖过程中,出现了如“羊羔体”诗人车延高的获奖的先例,怀疑已经成为习惯。

  在这样的语境之下,柳忠秧被贴上“贿选”的标签也就不难理解了。然而仔细推敲,却发现其中疑点颇多:方方说,有人找她说情,却没有具体的证据;指控柳忠秧搞定所有评委,也无明证;贴出来的那首《岭南歌》水平低不错,可参评的是柳忠秧的《自由天下骑黄鹤》和《楚歌·柳忠秧古体诗选》,水平如何评价待定;更存疑的是,据方方自己介绍,湖北省作协向中国作协鲁迅文学奖评奖办公室推荐作品有一套程序,先由作者个人申报,湖北省作协从专家库中摇号摇出评委,评委匿名评选申报作品。既然是匿名的,柳忠秧如何搞定评委,搞定了哪些评委,自然是要说清楚的。

  所以,柳忠秧在这个时候的所有解释和抗议都要成为笑柄和“贼心不死”的负隅顽抗了。在网上,对他甚至对鲁迅文学奖的批判如过江之鲫,然而真相未明之前一边倒地批判,却如“堂吉诃德战风车”一样,战斗的只是自个心中预设的一个虚假的靶子。

  网络的力量在公民社会毫无疑问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我们也应该谨防网络狂欢式的暴力。当“人肉搜索”等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公众面前时,“虐猫事件”、“铜须门事件”以及后来为人诟病的“最毒后妈事件”逐渐表明,如果在真相未明之前,即进行一边倒式地批判,这种集体的私刑,很容易造成误伤。

  道德的审判当然可以个人私下里进行,集体的审判就得坚持有理有据了,“有罪推定”违背法治的精神,我们期待舆论的理性参与,更期待中国作协等相关部门查明真相,早日给公众一个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