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道:职业只是雕塑人生理想的雕塑刀

04.04.2015  14:39
原标题:梁文道:职业只是雕塑人生理想的雕塑刀

  原标题:梁文道:职业只是雕塑人生理想的雕塑刀

  2015年1月6日晚,由香港文化界知名人士梁文道主持的《开卷八分钟》正式宣布停播。而4月初,梁文道制作的新节目《一千零一夜》正式上线。近日,梁文道在北京接受中新网记者独家专访,将自己的求学经历与职业理想娓娓道来。

   没想过要与众不同的“坏学生

  戴着一副黑色的宽边眼镜、演讲时的旁征博引……1970年出生的梁文道常常会被看作典型的读书人,言论所及吸引了大批知识分子。据说,他的演讲之处,都挤满久候的粉丝,有专栏作家称之为“梁文道现象”。不过,这遭到了梁文道本人的否认,“没那么多,粉丝现象是个很短暂的东西,来得快,去得也快。

  其实在年轻的时候,梁文道并不算个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中学六年从没离开全班倒数三名的范围,硕士学位则干脆没有读完。他说,自己是一个很坏的学生,也根本不是做学术的料子,也不懂写论文的规律。比如,他选择写一个题目,会先要去学法文、学希腊语(看原版资料),“但没人是这么干的。

  还在上中学的时候,梁文道就开始逃学不上课,一直在花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读《史记》、听音乐、看电影,到最后考大学的一个月,赶紧努力读书猜考题,他半开玩笑的说,考大学也是得省力气的,刚好能过那条线,又能够进到理想的学校,那就够了。

  几乎在高中时期,梁文道就开始写评论专栏——倒没什么很宏大的责任感,就是年轻人心高气傲,看不顺眼别人制作的东西就要说一说。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慢慢开始写作之路。

  “从小时候起,我从来没想过要让自己跟别人多不一样,只是很恰巧地尝试去做了一些事,人家觉得不一样罢了。”不过,梁文道没认为这是多大的成就。他表示,自己只是一个很想把自己教养好的人。

   职业是雕塑理想的雕塑刀

  梁文道是知名文化人士,也是颇为著名的媒体人。但很少有人知道,如果把理想的内容定义为职业,那么梁文道儿时的理想与现在从属的行业差距极大。他回忆:小学时想当科学家;念天主教会学校时想当神父;后来学哲学又想着当哲学家,或至少要在大学当教授……但当研究生读到一半的时候,梁文道再没想到理想与职业这回事。

  那时,他跑去做大众媒体,并重新开始思考有关职业的问题,“对一个人来说,重要的是你理想的生活方式跟理想的人生是什么,职业只不过是一个用来养家糊口的工具,或者帮助你雕塑你人生理想的雕塑刀。这是我很愚蠢的地方。我很大了才赫然发现,理想跟职业是无关的。

  醒悟过来的梁文道开始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于是有了后来广为人知的《锵锵三人行》、《开卷八分钟》、《文道非常道》等节目。

  在做节目的过程中,梁文道也遇到过不少麻烦,但他几乎从不为此焦虑。原因很简单:世界就是如此,又怎能事事如意?与其原地头痛,不如好好思考解决办法,“人生本来就应该接受各种意外。

   阅读率下降不是绝对意义上读到的东西减少

  由于《开卷八分钟》属于颇受欢迎的读书类节目,且知名度甚广,主持人梁文道常常被问及许多关于阅读方面的问题,比如近年来一直被媒体报道的“纸质书阅读率下降”等等。但在梁文道眼中,这却不是一个多么大的问题。

  “过去一千多年都在读纸质书,这个东西迟早会走进历史之中,但不会完全消失。纸质书的命运大概会像黑胶唱片,将来是留给发烧友的东西。”梁文道形象地打了个比方。同时,他认为,“”是一个最无聊、粗浅的定义,不过是恰好夹在封面跟封底中的一堆纸,是物理意义上的单位,而实际上,书应该是一种独立的、内在完整的意义单位。

  “我们现在问题在哪?就在于我们正在不断地拆毁这种意义单位的界限,这就是所谓的超文本,把所有的东西混杂在一起打散来读。”至于阅读率下降,梁文道分析,下降的并不是绝对意义上读到的东西,“现在人们每天看到的信息更胜以前,只不过我们不再是这么完整的去把一个意义单位整体地把握一下,而是在不同的意义单元中‘跳来跳去’。

  “如果有坏处的话,便可能是会使得我们的思考欠缺整体的、对一个系统的把握能力。接下来的情况会如何演变,我想,我还不是很清楚。”梁文道坦率地说。(上官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