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唯一在世子女 回忆他最后的日子
梅兰芳
作为梅兰芳先生唯一在世的子女,梅葆玖先生和深圳特区报记者畅聊了父亲梅兰芳在病床上留给他的最后记忆——
◇梅先生的日常生活点滴
记者:梅先生平时穿衣服有讲究吗?资料里描述一般是穿西装。
梅葆玖:他在家穿着比较随便,在外一般都穿西装,他习惯这样。因为他出国早,穿长袍的时间反而比较少。
记者:在饮食方面是否也比较随便,据说你们经常吃的是炸酱面?
梅葆玖:在饮食方面没有特别挑剔的。家里的大师傅是北方人,也做一些南方菜,我父亲比较喜欢江淮一带的菜。我们祖上都是泰州的,喜欢吃点甜的、清淡点的,肥的他不吃;比较爱吃蔬菜,面食也吃,因为我母亲是北方人。
一般不喝酒,白酒什么他都不会喝,有时在饭桌上,出于礼貌会喝一点葡萄酒。
记者:他会用一些护肤品来保养皮肤吗?
梅葆玖:他还是按照传统的做法来做。在化妆前先涂一层凡士林,把毛孔堵上,再上油彩,这样等于上了一层保护膜,就不会直接伤皮肤了。不过他用的油彩都是好的,副作用少一些。
记者:1949年,你陪同父亲一起到北平去参加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当时的情景是怎么样的?
梅葆玖:那是全国第一次开这样的代表大会,也是我第一次到北京,这座古都对我特别有吸引力。北京的老剧场、老艺术家、父辈的老师们我都见到了,从1949、1950年到北京,一直到我父亲去世这十几年时间,我又学习又实践,对我的发展最有帮助。父亲去日本、朝鲜慰问(演出),我也都跟着他一起去,这可以说是我艺术成长最受益的时间。我一直守着父亲,父亲演出的时候,我天天看;我演出的时候,父亲就帮我指出我的问题。
记者:解放后梅兰芳担任了很多社会工作,包括中国京剧院院长和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这些社会工作会不会占用他比较多的时间?
梅葆玖:肯定会忙一点,学习、开会都比较多。他后来患心脏病去世,当时没有现在的医疗条件,没有心脏搭桥、血管支架的技术,所以1961年还是没有挺过去。别人知道他的心脏血管比较细,心室扩大,通过透视能看出来,医生叫他不要太累,但是当时对心脏病的认知还没有现在这么深,他老是说胃疼,其实胃疼是心脏病的反射,我父亲以为是胃疼,吃点药压一压就没事了,结果病情被延误。等病情严重了才知道是心脏病,送医院,心脏血管已经堵塞了好几根,已经是晚期,1961年8月8日凌晨突然又发病,没有抢救过来。
记者:发病的时候他在做什么?
梅葆玖:也没有做什么,就是清洗一下,大夫不让他下地,他不听,还是下地,结果一上床就发了病。送到医院后,人工呼吸等抢救工作都做了,没有用。我妹妹先到医院,医生对她说,我父亲这病已经有一定的时间,而且限于当时的医疗条件,没有抢救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