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谈梅兰芳最后的日子:他老说胃疼 其实是心脏病
梅葆玖
作为梅兰芳先生唯一在世的子女,梅葆玖先生和深圳特区报记者畅聊了父亲梅兰芳在病床上留给他的最后记忆——
◇梅先生的日常生活点滴
记者:梅先生平时穿衣服有讲究吗?资料里描述一般是穿西装。
梅葆玖:他在家穿着比较随便,在外一般都穿西装,他习惯这样。因为他出国早,穿长袍的时间反而比较少。
记者:在饮食方面是否也比较随便,据说你们经常吃的是炸酱面?
梅葆玖:在饮食方面没有特别挑剔的。家里的大师傅是北方人,也做一些南方菜,我父亲比较喜欢江淮一带的菜。我们祖上都是泰州的,喜欢吃点甜的、清淡点的,肥的他不吃;比较爱吃蔬菜,面食也吃,因为我母亲是北方人。
一般不喝酒,白酒什么他都不会喝,有时在饭桌上,出于礼貌会喝一点葡萄酒。
记者:他会用一些护肤品来保养皮肤吗?
梅葆玖:他还是按照传统的做法来做。在化妆前先涂一层凡士林,把毛孔堵上,再上油彩,这样等于上了一层保护膜,就不会直接伤皮肤了。不过他用的油彩都是好的,副作用少一些。
记者:1949年,你陪同父亲一起到北平去参加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当时的情景是怎么样的?
梅葆玖:那是全国第一次开这样的代表大会,也是我第一次到北京,这座古都对我特别有吸引力。北京的老剧场、老艺术家、父辈的老师们我都见到了,从1949、1950年到北京,一直到我父亲去世这十几年时间,我又学习又实践,对我的发展最有帮助。父亲去日本、朝鲜慰问(演出),我也都跟着他一起去,这可以说是我艺术成长最受益的时间。我一直守着父亲,父亲演出的时候,我天天看;我演出的时候,父亲就帮我指出我的问题。
记者:解放后梅兰芳担任了很多社会工作,包括中国京剧院院长和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这些社会工作会不会占用他比较多的时间?
梅葆玖:肯定会忙一点,学习、开会都比较多。他后来患心脏病去世,当时没有现在的医疗条件,没有心脏搭桥、血管支架的技术,所以1961年还是没有挺过去。别人知道他的心脏血管比较细,心室扩大,通过透视能看出来,医生叫他不要太累,但是当时对心脏病的认知还没有现在这么深,他老是说胃疼,其实胃疼是心脏病的反射,我父亲以为是胃疼,吃点药压一压就没事了,结果病情被延误。等病情严重了才知道是心脏病,送医院,心脏血管已经堵塞了好几根,已经是晚期,1961年8月8日凌晨突然又发病,没有抢救过来。
记者:发病的时候他在做什么?
梅葆玖:也没有做什么,就是清洗一下,大夫不让他下地,他不听,还是下地,结果一上床就发了病。送到医院后,人工呼吸等抢救工作都做了,没有用。我妹妹先到医院,医生对她说,我父亲这病已经有一定的时间,而且限于当时的医疗条件,没有抢救过来。
◇子孙后代星辰散落
记者:你大哥的孙子梅玮会继承梅派的京剧来演京剧吗?
梅葆玖:他是北大毕业,后来在中国戏曲学院学习,现在已经到梅兰芳纪念馆工作。他是从梅兰芳艺术理论这方面来学习、研究的,但自己能唱旦角,也有嗓子,只是不是以此为专业。
记者:梅兰芳9个孩子的后代中,除了梅玮,还有从事京剧艺术的吗?
梅葆玖:我姐姐葆公式的孩子唱的是老生,从日本回来后现在在中央电视台负责戏曲栏目。
◇传承京剧梅派的衣钵
记者:梅兰芳对于他的学生很关心也很爱护,李世芳去世后,你父亲非常伤心,上演《金山寺》时还伤心流泪,是这样的吗?
梅葆玖:他很难过。女学生里他最喜欢言慧珠,男学生里最喜欢李世芳,他人很聪明。父亲培养一个得意门生不容易,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可以达到这个标准。李世芳坐飞机失事后,他非常难过,还为他演了一出戏,给他家里募捐,我们都参加了,戏唱了三天,挣的钱都给了他家属,料理后事。
记者:你本人10岁开始学艺,3年后就开始登台演出,当时父亲对你的演出持肯定的态度吗?
梅葆玖:我反应比较快,人还算比较聪明。小孩也不知道在台上害怕,只是觉得好玩,没有任何压力。我当时还在学校念书,寒假暑假时,在学校和同学们一块演出,算是实习。我家里原本就有很多唱片,父亲出国回来也带回来许多唱片,男高音、女高音、古典音乐唱片都有,我就在家里听。我父亲还介绍给我这是谁唱的。我们家有这条件,逐渐我就开始喜欢这些东西了。上海这样的都市,电影、音响、照相,方方面面条件都具备。我父亲也喜欢照相。我们家也有车,他们怕我闯祸,不让我开。但一来二去跟司机也都学会了。我74岁,耳朵、灵敏度各方面都没有什么问题,我开车慢,也不跟人抢,所以从来没有闯过祸。
记者:现在戏曲不景气,你觉得如何让更多的年轻人继承文化遗产,并喜欢京剧呢?
梅葆玖: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不是我们一家的问题,是全国的问题。现在小学生也要学点京剧,大学里(比如清华、北大)也有京剧课。我前段时间去台湾,看到台湾大学里也在教京剧课,中文系里也都有研究中国戏曲的教授和学生。培养演员,也得培养有文化底蕴的,这样演出来的人物才能真实。不知道历史,不知道文化层面,不知道京剧、昆曲是怎么形成的,光模仿外在只能是一个外壳。
记者:现在教育部规定中小学要学京剧,你觉得是否是一种必要?
梅葆玖:他们应该了解一些京剧的知识,知道京剧什么样式,怎么唱,这不是专业式的培训,只是要他们知道京剧的历史,从这个角度来看,音乐课里有一点京剧,我觉得是很必要的。我是主张教育部多一些传统文化的教育,每一个戏都有中国历史的背景,每一种唱腔都是中国文化底蕴的表现。对于教育部这样的规定,我们的专业演员也很积极,都到基层去辅导音乐教师。
记者:你觉得培养和继承梅兰芳京剧艺术,目前较迫切的工作是什么?
梅葆玖:我觉得还是要培养高精尖的演员。京剧艺术主要还是看你的表演听你的唱,就像我们听西方歌曲《茶花女》一样,这些经典作品不可能说再改了,主要还是看什么人去唱,什么人去演。观众来看主要是来看角,没有角是不行的。所以我们就要培养高精尖的名角,他一上台,大家就争先恐后地来买票,媒体、宣传很重要。
记者:文化政策方面是不是也比较关键?
梅葆玖:就是文化政策的问题,关键还得上头支持,上头推动。观众有没有,主要看你推动得怎么样,现在我觉得媒体的介绍占70%-80%的关系,你老不介绍,再多的好戏年轻人不知道,而且媒体非常重要。一场戏也就是百十来人、千百来人看,范围还是有局限,但是网上一来、电视一来,或是其它媒体一动,那是铺天盖地。
像拍我父亲《梅兰芳》的那个电影,陈凯歌拍的,表演的人是黎明、章子怡、孙红雷、陈红……那家伙,全世界铺天盖地一来,我觉得这是个好事儿,让年轻人知道京剧是怎么回事,梅兰芳是怎么回事,艺术是什么,反而做了更好的选择,尽管有时候对剧本有这样那样的看法,这都不要紧,更重要的是表现京剧艺术,知道梅兰芳在梅派艺术上的重要地位,知道他的爱国情操,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记者 何凡)
官方微信 | 人民微博 | 官方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