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香自苦寒来,为求佳境奔光明

29.02.2016  20:34

梅佳明,崇仁县第一中学高三(20)班一名普通却不平凡的男生。说他普通,是因为他和其他学生一样晨攻暮读,孜孜求学;说他不平凡,是因为他用一副柔弱残疾的身躯,奋力支撑着自己的求知梦,他的励志精神感动了无数人。

1997年8月,梅佳明出生在当地一贫寒家庭,父母均为企业下岗职工。父亲梅勇,靠打工做保安维生;母亲吴香荣,失业在家操持家务,照顾梅佳明在内的两个儿女读书起居。一家人的生活本就捉襟见肘,孰料1998年夏天的那场意外,更是将梅佳明和他的家庭陷入了深深的痛苦和灾难中。

在他出生仅11个月时,突然高烧不退,咳嗽不止,梅佳明父母将他送到医院,治疗了半个月才康复。本以为风波过去,没想到,七个月后父母惊讶地发现,原本已经会走路的梅佳明竟然腿脚开始变形,渐渐走不得,这让他们踏上了四处求医之路。此后的几年,他们辗转于北京、上海、广东、湖北等各大医院,但都不见疗效。幼小的梅佳明经历了手术的痛苦和病痛的折磨,但双腿仍弯曲无法站立,四肢无力,全身瘫软,后被诊断为软骨病,肢体残疾一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一家人的生活从此被蒙上了沉重的阴影和包袱。

幸好,梅佳明有一对不离不弃、负责、明理的好父母。虽然他连最基本的吃饭穿衣、吃喝拉撒睡都不能自理,身体也日益萎缩变形,但到了上学的年龄,看到同龄人背着书包欢快地上学,梅佳明也抑制不住想读书的渴望。他的父母明知负担加重,却没有阻止他,默默地满足了他的愿望,并由他的母亲每天背着他往返学校,全力保障他的学习。于是,从小学起,他开启了妈妈肩上的求学路,妈妈成了他求知路上的领路人和守护神,母子俩风雨无阻、无怨无悔的跋涉在家与学校之间。从青丝到白发,从稚童到少年,这一背,就是12年!

      无论多么艰难,父母从来没有放弃过他;他也渐渐地在妈妈的怀抱里和肩膀上成长。他深感亲情可贵,无比珍惜和感激这来之不易的一切,因此,他从小就比同龄人乖巧懂事、懂得感恩。从上学的第一天起,梅佳明就自觉学习,发奋图强,从不需要任何人督促和操心。他迫切地汲取知识,渴望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2013年,他以中考621分的高分考入崇仁县一中尖子班就学。他常说:“我的身体状况和家庭条件比不了别人。如果别人都在努力,我有什么理由不加倍努力?”他把张海迪和郑智化做为激励自己的榜样,勉励自己克服困难,乐观坚强。他说:“他们虽然身有残疾,但身残志坚,照样有梦敢追、有所作为,为社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们可以,我为什么不行?” --他立志要向海迪学习,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近年来,他的求学经历和励志精神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影响和感染了一大批师生,《抚州日报》用大篇幅对其事迹进行了报道与宣传。人们既敬佩他的母亲吴香荣近20年如一日含辛茹苦、为儿无私奉献的伟大母爱,又感动于梅佳明不畏逆境所困、执着追梦的向上之心。

新春前夕,笔者一行在县残联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前往崇仁县一中看望这位正在课堂上的“最美少年”。映入笔者眼帘的是一位清秀、清瘦、戴着眼镜、全身瘫软在椅子里却还在专注看书的腼腆少年。与他交流时,他的声音细微脆弱,但语气中却透着乐观自信,纯净明亮的眼神让人过目难忘。他告诉我,妈妈是为他付出最多的人,他喜欢读书,老师和同学们都对他很好,也有很多人帮助他。他正与同学们进入倒计时的复习阶段,准备冲刺高考,以优异成绩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和学校的培育之情。采访中,他的班主任王老师对他的学习成绩毫不担心,从他的话语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他对这位学生的喜爱。他说,以梅佳明的学习情况看,考上一本是完全没问题的。唯一让他和家长担心的是,他的身体状况会不会成为影响他被顺利录取的障碍?会不会在这个因素上被高校拒之门外?老师的关切之情,溢于言表。

          告别梅佳明,笔者感慨万千。在这样一个贫困、艰辛的家庭里,我们看到的却是相亲相爱、彼此扶持的浓浓亲情;在这样一个饱受挫折和痛苦的少年身上,我们看到的却是他对平凡生活的感恩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而我们,都有比他更健全的身体、更优越的生存环境,还有什么理由抱怨、放弃、不努力呢?

          身为残联工作者,在为残疾人服务、呼吁的同时,也希望我们的社会更加开明、更加包容、更加友善,给像梅佳明这样的特殊学生提供一个更平等、更广阔、更人性化的平台。

          笔者将持续关注梅佳明的动态。衷心祝愿这位最美励志少年如愿以偿,前程似锦!